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

灯光昏黄的展厅里,我数了数,地板上的脚印多于展车的轮胎。

现场围了一圈人,像是在等法医给出结论,又像是在围观一场精心策划的魔术表演。

空气里混着新车皮革的刺激和咖啡机的焦躁,智己LS9的预售价格就那么挂在屏幕上——33.69万元。

有人盯着配置单出神,有人皱眉低声讨论,像是刚刚听到一个“看起来稳赚”的投资项目,但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

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有驾

我在角落里看着一位中年大叔反复问销售:“六座?不是七座?为什么要变成2+2+2?”他的语气像是在审问一个不懂市场的人,眼神却透露着纠结,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家里还差一个位置。

如果你是现场的那个人,会怎么做?

是立刻掏钱抢购,还是转身去隔壁看看理想L9和蔚来ES8?

又或者,留在原地,假装在手机上查资料,其实是在思考:堆满了配置的新车,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智己LS9的这场发布会,表面上是一次产品亮相,实际上更像一场关于“智能汽车未来”的控辩对峙。

六座布局,不走寻常路,空间安排得像移动客厅,二排独立座椅自带按摩、通风、加热和小桌板,前排还能完全放平,顶上悬着屏幕,仿佛在暗示“后座才是主角”。

但车不是沙发,也不是头等舱,车主到底愿不愿为这种“非主流舒适”买单?

这是一道现实里的选择题。

硬件层面,证据链齐全。

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布雷博卡钳,空气悬架,四轮转向系统,甚至连灵蜥底盘3.0都出场了。

每个配置都像是被律师挑选过的证据,目的只有一个——让智能驾驶这套系统不再只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成为路上的实物。

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有驾

可在老法医眼里,真正的“智能”不是你装了多少芯片,而是你出了事还能不能自救。

智能驾驶的稳定和可靠,远比“参数拉满”更重要。

销售说Thor比Orin强,我只问一句:强到关键时刻能不能保命?

动力部分的变量也不低。

1.5T发动机配双电机,纯电续航402公里,综合续航1508公里。

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两种容量选择。

增程系统被反复强调“不是凑合用的”,还和热管理系统联动,效率标榜“比传统增程器高”。

但现实是,每次提到增程,懂行的人都皱眉头。

这次确实做了些差异化,但消费者的习惯和信任不是靠一份参数就能扭转。

增程,是想要两头好,但极有可能两头受累——电池成本、机油、保养、后期故障,谁都不愿先跳坑。

要说最能吸引人的,是那个Hyper版。

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有驾

三电机,线控转向,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反应速度仅需0.1秒。

加速3秒以内,这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线控转向SUV。

智己说超越了特斯拉Model X和理想L9。

听起来很“炸”,但实话说,线控转向就是把“方向盘断了”,只剩下电信号。

理论上科技感爆棚,实际上维修时谁都想知道:万一断电,方向盘还管用吗?

这技术放在飞机上也许安全,但汽车上,咱们的路况和用户心理,真够撑得住吗?

外观部分,智己LS9用上了封闭式车头、贯穿式灯带、隐藏式门把手,整体像一艘陆地游艇。

这个设计直白说,确实不撞脸丰田塞纳和奔驰V级。

但中国高端家庭用车,往往在“气场”和“实用”之间摇摆。

游艇风格,是勇气,也是风险——万一大众审美不买账,后期保值率先扑街。

最有趣的比对发生在价格表上。

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有驾

理想L9起售价38.98万,蔚来ES8高达49.8万,LS9不仅便宜,配置还拉满。

极狐阿尔法T5、昊铂HT等同级别选手,要么只用单电机,要么智能驾驶功能还没发育成熟。

看起来,智己LS9确实诚意满满。

但我的职业毛病告诉我——任何“全都给你”的承诺,最终都得看售后单和软件升级账单。

堆满了的配置,就像一桌满汉全席。

吃得开心是运气,闹肚子才是真相。

高端车型的维护成本,软件升级费用,电池后期衰减,线控系统万一出故障,谁来兜底?

现在大家热烈讨论,等到三年后,朋友圈里到底是炫酷视频还是维权群,这才是终极验证。

还有一个现实里的小故事:曾经有朋友买了某品牌智能SUV,上市时各种黑科技,用了一年,软件升级涨价,维修等三月,最后只能找个汽修店,自己动手。

再智能的车,最终还是和用户的实际体验挂钩。

智己LS9这波堆料,确实刷新了同价位的技术上限,但“体验闭环”才是高端市场的生死线。

智己LS9开启预售,配置丰富,购买需考虑-有驾

当然,我不是不看好智己LS9。

如果一切按宣传来,技术落地扎实,服务和维护体系补齐,价格还算合理——它的确有可能在高端市场抢下一块蛋糕。

只是现实世界里,蛋糕从来不是你看到的那么大,也不是谁都能吃到最后。

有人说,智能汽车的未来已来。

我只想补一句:智能的路上,坑也不少。

每一次技术跃迁,都伴随着用户的试错和品牌的自我修正。

智己LS9这辆车,是不是高端SUV的新范本,答案还得看交付后的真实体验——而不是发布会的灯光和参数。

我并不打算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我看过太多“技术派”的前赴后继,也见过不少“情怀派”的无疾而终。

智己LS9把配置和技术都拉满,是否真的能让用户体验也拉满?

这题还没到揭晓的时候。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你愿意为技术和配置买单,还是更在意后期的维护与体验?

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大家都很聪明,但聪明未必能避开所有坑。

现场的烟雾已经散去,考验才刚刚开始——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