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出一款叫Model Q的新车,听说预售价只要14万。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电动车圈子都炸了锅。
以前大伙儿一说起特斯拉,想到的价钱最少也得20万往上,现在一下子把门槛拉到15万都不到,这玩法确实让人有点看不懂。
这台Model Q,虽然个头不大,是个紧凑型的,但特斯拉给的性能一点都不小气。
从0加速到100公里只要5秒,这个速度要是放在油车里,那就是小钢炮的水平了,跟一些入门跑车比划比划都没问题。
平时开车,这动力肯定是够够的了,但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就算是入门车,特斯拉也不想在性能上打折扣。
续航说是有500公里,这个数搁现在看,算是很主流也挺够用的了。
主要在城里开,偶尔跑个短途,基本上就不用担心电量不够。
一个星期充一次电,甚至时间更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够了。
这么一来,Model Q就不再是只能在市区里转悠的“买菜车”。
更厉害的是,特斯拉的看家本领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据说也会装在这台车上。
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按老规矩,那些高级的智能驾驶功能,一般都是顶配车或者旗舰车才有的。
特斯拉把这套东西放到一台14万的车上,等于是在用自己的核心技术,跟同价位的对手玩起了“降维打击”。
过去我们老觉得,14万这个价钱,能买到的电动车,不是续航差了点,就是智能配置不咋地,要不就是牌子不够响。
买车的人总得在某些地方做点让步。
可特斯拉Model Q好像就是要打破这个规矩,它好像在告诉你,花个不贵的钱,你也能买到一台性能、续航、智能和牌子都挺不错的车。
这么一搞,矛头直接就对着像比亚迪海豚这种卖得特别火的车去了。
海豚为啥卖得好,就是因为它在10万出头的价位上,各方面都挺均衡,正好戳中了老百姓买车最看重的点。
现在特斯拉带着自己的名气和技术冲进这个价格段,海豚的压力肯定小不了。
这不光是两款车在打架,往深了说,是两种造车想法和品牌文化的较量。
比亚迪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在、划算,是大家都能买得起的国民车。
而特斯拉呢,一直都带着科技、新潮甚至有点小奢侈的标签。
当这两个本来不怎么搭界的牌子,在同一个价位碰上了,市场肯定会闹出不小的动静。
特斯拉这一招,其实也是在逼着所有对手重新琢磨自己的价格和产品该怎么定。
以前,好多牌子都能靠着“品牌价值”卖得贵一点,把一些好功能当成选装的,或者只有高配才有,一层一层地加钱。
但特斯拉现在等于把桌子给掀了,它用行动告诉你,一台技术不错的智能电动车,成本其实可以弄得很低。
这事会让买车的人心里有杆秤。
当他们看到14万能买特斯拉了,再去看别的牌子同样价位的车,就会下意识地比一比。
要是别的车产品跟不上,那人家凭啥为你的牌子多花钱?
这种压力会从下往上传,逼得整个行业都得想办法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变得更实在。
当然,这也可能引来新一轮的“价格战”。
带头的都开始用低价抢市场了,后面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也得琢磨着降价或者加配置。
对我们这些普通买家来说,他们斗得越厉害,我们得到的好处就越多,这肯定是好事。
选择更多了,价格更低了,产品更好了,市场竞争到最后,得实惠的总是用户。
同时,出Model Q也是特斯拉自己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步。
高端市场已经站稳了,Model 3和Model Y也成了满大街跑的车,要想接着扩大地盘,实现马斯克那个“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大目标,就必须打入更广阔的大众市场。
14万的Model Q,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它让电动车,特别是“智能电动车”,不再是少数科技迷或者有钱人的玩具,而是真有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出行的工具。
这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普及,意义太大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上电动车,充电桩这些配套的东西也会跟着变多变好,形成一个好的循环。
当然了,现在说的这些都还是根据预售信息来的。
这台14万的Model Q最后到底配置怎么样、做工用料好不好、开起来感觉如何,都还是个未知数。
特斯拉向来有在一些次要地方“省钱”的习惯,这台入门车会不会在某些地方让人不太满意,还得等真车出来才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特斯拉扔出的这个“重磅消息”,已经足够让整个市场抖三抖了。
它不光是一台新车那么简单,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大家智能电动车走向平民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别的车企现在必须得打起精神好好应对了,因为那条以前在高端局游泳的“鲶鱼”,现在要跳到大池塘里,跟所有人抢饭吃了。
对于我们这些拿着钱准备买车的人来说,不妨再看看。
这场因为Model Q掀起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市场斗得越厉害,我们能捞到的好处就越多。
看看特斯拉怎么出牌,再看看国产品牌怎么接招,最后挑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