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小区停车场内,一辆落满灰尘的“僵尸车”静静占据着宝贵车位,它的车牌价值已超过车辆本身。这是北京车牌摇号现实的一个缩影。
2025年6月26日,北京进行今年首期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超过256万名个人和56万个家庭参与这场竞争,争夺仅仅9600个燃油车指标。
个人普通指标中签率低至0.15%,相当于约667人中才有1人能中签。家庭普通指标中签率虽略高于个人,但也不足1%。这样的概率远低于双色球中奖200元的概率(0.0434%)。
01
数字背后的残酷现实
北京车牌摇号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中签率持续走低。2011年首次摇号时,中签率约为9.39%,那时人们对摇号获取指标还充满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急转直下。到2025年,超62万个家庭与259万个人争夺仅9600个普通指标,个人中签率骤降至千分之一。
如果从20岁开始摇号,一直摇到80岁,60次摇号下来,按照现在的概率计算,这辈子中签的机会也才50%。
02
家庭优先政策下的悲喜两重天
2020年新政引入家庭积分制,向无车家庭倾斜资源。2025年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指标中,家庭中签率超60%,远超个人申请者。
这一政策调整创造了幸运者。2025年5月发放的11.84万个家庭新能源指标,让三分之一无车家庭圆了买车梦,最低入围积分仅42分。
海淀区王磊一家七口,苦等十年未中签,今年却因“多代同堂+双职工”的组合积分优势,一举拿下新能源车牌。而单身申请者的中签率已跌至千分之一,彻底沦为“摇号分母”。
03
闲置车牌与灰色交易
民间估算北京至少有十几万个“僵尸指标”,有的挂在十年车龄的旧车上“占位”,有的直接锁在抽屉里。
新规首次明确:指标到手后3年不购车,或车辆连续停驶超1年,车牌将被强制收回。对比上海、新加坡的车牌有效期制度,北京终于向存量闲置资源“动刀”。
政策规定个人名下仅能保留1个京牌,催生出一套地下经济体系:
- 假结婚过户:通过短期婚姻关系转移指标,交易完成后立即离婚,法律风险与道德争议并存;
- 空壳公司交易:收购带车牌的公司,通过法人变更实现“曲线救国”。
04
城市治理的两难抉择
北京车牌政策陷入多重困境。截至2025年7月,北京机动车总量已达799.3万辆,远超五环内580万辆的理论承载上限。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控制总量与满足动态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而普通市民则不得不在规则与人性、等待与冒险之间反复权衡。
争议焦点集中在“多车家庭”的利益博弈上。名下多车的家庭,新规允许保留一辆,其余可转给亲属。转让需证明“共同居住满五年”,手续复杂引发吐槽。
05
未来出路在何方?
面对摇号困局,专家提出了几种可能解决方案:
指标分配精细化,实施“基础配额+竞价拍卖”双轨制,在控制总量的同时,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一定作用,缓解车牌供需矛盾。
利用区块链存证系统实现指标全生命周期追溯,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减少违规操作空间。
加大新能源指标占比,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新能源指标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
然而,北京车牌中签率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延庆区的李明一家三代,曾因带老人看病凌晨4点赶长途车。如今用新中的指标买了车,他们感慨:“现在才敢要二胎!”
政策发布后,比亚迪、蔚来等门店被挤爆,热门车型预订排到3个月后。市场预计,11.84万个指标将直接拉动200亿元消费。
而那些单身青年和“社保断缴族”仍在等待。对于非京籍家庭,需连续3年社保且至少两名成员符合条件,中签率不足京籍家庭三分之一。
公司名下的车指标,合理合法合规,获取京牌一定选择正规途径
(京牌港湾,助力北京出行)
如果您有北京公户车指标需要转让或者您有意购买公户车指标,那么一定联系靠谱的人去操作这件事,前期对公司进行完整尽调,前期仔细点儿是为了后期少找麻烦
北京公户京牌,指的是公司名下的北京车牌指标,可以通过收购公司的形式收购公司和其名下的京牌指标
每天会分享关于京牌的最新资讯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您的关注是我们持续更文的动力
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