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买的混动SUV,到手却发现质保期凭空少了十个月?
谁干的?
武汉王先生的遭遇绝非孤例。
看看2025年车质网的统计,4S店的投诉量猛涨了百分之十八!
这背后,无非是订金的纠葛、保养的猫腻,还有配件以次充好这三板斧,占了投诉的七成多。
我们本是怀着对新车的憧憬奔向4S店,怎料却成了被套路的“韭菜”?
深耕汽车圈十年的笔者,今天就得把这些藏在明面上的“坑点”彻底掀开,教大家如何守住自己的血汗钱。
谁动了我的延保期限?
系统里的“时间差”
咱们先从王先生的这桩奇葩事说起。
他买的混动SUV,本该享受的电池延保资格,硬生生因为4S店为了完成季度冲刺,提前十个月在厂家系统中录入了“已售”信息。
这操作,简直是“乾坤大挪移”啊!
你车子实际开了一年半,系统里却显示快两年了,延保?
门儿都没有!
更气人的是,涉事门店一拍屁股走人,厂家还一句“系统说了算”,把皮球踢得干干净净。
这叫什么?
这叫“虚销”。
笔者的经验是,这种提前录入的操作,一旦发生,车主必须立即行动。
你得马上登录官方APP,核对系统里的车辆上牌记录和你的购车发票日期是否一致。
如果出现偏差,别跟4S店纠缠,直接把证据截图,砸到厂家客服电话那里去。
咱们买的不是一台车,是一份服务承诺,这承诺时限,可不能被他们随意修改。
订金,比你想象中更“狡猾”
“贷款下不来,订金随时退!”
——这话听着像暖心话,实则暗藏杀机。
惠州那位车主,扫码交了五千块,销售口头承诺,结果没签正式协议,订金想要回来?
做梦!
东莞那家店更是直白,诱导不识字的老乡签字,事后就说“白纸黑字,概不退还”。
你得搞清楚,合同里那个“订金”二字,法律属性跟“定金”天差地别。
定金这玩意儿,一旦付了,你想反悔,那代价可就大了。
所以,别听他们花言巧语,签字前,必须把每一条约定都掰开了揉碎了看。
什么“贷款失败全额退款”,必须用大白话写在书面文件上,还得让他们签字盖章。
这就像《论语》里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这4S店,就是把“无信”当成了潜规则。
提车:别让“在途新车”变成“仓库陈货”
提车那天,车子光鲜亮丽地停在那儿,你心情能不激动吗?
可心头一热,就容易忽略细节。
上海那位车主就吃了这个亏,销售信誓旦旦说是“在途新车”,结果一查,落地的是近九个月前的老车!
这哪是鲜货,这是快到保质期的“冷藏品”了。
行业里默认,车停超过半年,就该打折处理。
可他们偏偏挑老实人下手,把库存车当新车卖。
要识破这把戏,提车时得像侦探一样检查:
第一,看车门内侧的铭牌,生产日期是不是太久远了。
第二,检查轮胎侧面的出厂编码,它得跟车身日期“同龄”。
第三,里程数,新车绝不能超过50公里。
这三点,是你的“验明正身”三件套。
在合同里,把“出厂日期不超过九十天”写进去,违约了,让他们赔你点保养套餐,叫他们长长记性。
保养的“潜规则”:被过度设计的维修单
我那开混动的朋友,跑了不到五万公里,保养时被告知变速箱油必须换,一千三百块!
我一听就懵了,丰田的混动变速箱,本来就是免维护的结构啊!
保养手册上清清楚楚写着,四到六万公里只需要“检查”,而不是强制更换。
这不就是把“例行检查”包装成“深度养护”来抬高收费吗?
更别提那些所谓的“节气门大清洗”,很多时候根本没必要。
我的建议是,保养前,把保养手册拿出来,跟销售当面对质。
刹车油这种东西,让他们上仪器测含水率,低于2%就别动。
拒绝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养护项目”,咱们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维修配件:真假难辨的“狸猫换太子”
这块儿的猫腻,简直是把钱看得比脸还重要。
广东河源有家店,给车主换发电机,收了四千多,写着“原厂件”,结果里面塞的是一千块的副厂货!
这中间的差价,够买多少顶级的润滑油了?
乐清那家店更绝,卡罗拉锐放修了十多处,全是副厂件,边缘毛刺都清晰可见,装上去缝隙大得能塞进去手指头。
咱们花大价钱买的是原厂品质,他们却用边角料糊弄事。
维修前,必须要求工单上写明:“仅使用原厂配件”。
提车时,配件上的原厂标识、合格证书,一个都不能少。
怀疑是假的?
别客气,直接打厂家热线核实采购凭证。
记住,法律是很给力的武器,以次充好,咱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提车:合同签完,还能二次“敲竹杠”?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强买强卖”。
宁夏那位订了威尔法的车主,合同里写明加价五万,他认栽了。
车子运到店里,销售一句话:“兄弟,再加十万,不然车你别想开走。”
合着您把我当成路边拦路打劫的了?
还有那种,合同约好七月底交车,到了那天,电话里轻飘飘地说:“车到了,再加一万,不然就无限期等。”
这种行为,就是合同的公然撕毁。
签合同时,务必把“车辆最终落地价”、“准确交车时间”、“杜绝任何额外费用”写得清清楚楚,再约定超期交车的违约金。
有了这个,他们才不敢在最后一刻“变卦”。
遇到二次加价,别犹豫,录音,投诉12315,依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强制加价是站不住脚的。
证据是你的护身符,维权要拿出“狠劲”
4S店的那些门道,说到底,就是吃准了咱们信息不对等,赌你怕麻烦。
他们总觉得,你一个普通车主,折腾不过他们一个成熟的销售体系。
但咱们用车社的兄弟们,得把这套路摸透。
核心就三条:白纸黑字签好约,所有交流留凭证,维权时候要果断。
合同要细致到每一个承诺点的执行细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缴费收据,都是你的“尚方宝剑”。
真摊上事儿,别自己憋着,直接找12315、车质网投诉,厂家400电话施压。
实践反复证明,只要你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多数问题能在两周内得到妥善处理。
买车本是件乐事,可别让这些流程上的“绊子”给整得心灰意冷。
各位在店里,有没有遇到过订金被扣、配件以次充好、保养被忽悠的糟心事?
车型和经历,都敞开了在评论区说说,用车社给你支招,咱们一起把这些不地道的操作,给它揪出来晒晒太阳!
记得点赞收藏,分享给身边正准备买车的朋友们,让更多人避开这些冤枉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