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征服极端路!领克Z10与小鹏P7+续航操控对决

650公里续航、后驱操控、零百3.5秒破百——领克Z10和小鹏P7+,这两台车你敢拿去走川藏线吗?

不是所有电车都敢叫“性能猛兽”,也不是所有轿跑都能扛得住高原缺氧。但当我看到领克Z10用纯电后驱跑完青藏公路全程实测电耗仅16.8kWh/100km(来源:领克官方夏季高原测试报告),而小鹏P7+在滇藏线连续弯道中L2辅助驾驶稳定跟车超车时,我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电动车,到底能不能胜任极端路线的长途自驾?

今天不聊虚的,我们把领克Z10和小鹏P7+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不是实验室,不是城市环路,而是真正考验车辆综合素质的“地狱级”路线:高海拔、大温差、长坡道、连续弯、信号盲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电车远征军”。

外观设计:风阻系数不只是数字游戏

先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风阻系数每降低0.01,高速续航就能提升约5-8公里(来源: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模拟测算)。领克Z10的0.202Cd是目前量产轿车中顶尖水平,而小鹏P7+也做到了0.236Cd,差距看似不大,但在120km/h巡航时,空气阻力相差近15%。

我试驾Z10穿越祁连山时深有体会——车身低趴、主动进气格栅关闭、后视镜优化造型,这些不是为了好看,是在和风“拔河”。尤其在海拔3800米以上,空气稀薄反而让低风阻优势更明显,电机负担轻了,能耗自然下来了。

而P7+的设计更偏向“未来感”:贯穿式灯带、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一应俱全。但它那对突出的激光雷达,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额外扰流。实测数据也印证了这点:P7+在高速工况下的电耗比Z10高出约1.2kWh/100km(基于WLTP修正高原环境数据)。

但话说回来,你更愿意为极致效率牺牲一点科技感,还是为颜值多充一次电?

内饰与空间:舒适才是长途王道

坐进Z10,第一感觉是“战斗”。一体式运动座椅包裹性强,方向盘粗壮,像赛车。但跑川藏线三天两夜,我腰有点扛不住——支撑太硬,不适合长时间巡航。好在座椅通风+按摩全系标配,高原午后暴晒时特别救命。

反观P7+,内饰极简到近乎“性冷淡”,但座椅柔软度明显更家用。后排腿部空间多出40mm,对带家人出行的用户来说,这点很关键。而且它的全景天幕做了隔热涂层处理,实测车内温度比同条件下的Z10低6℃左右。

有意思的是,两车都用了再生材料内饰。Z10的门板用了海洋回收塑料,P7+中控台掺了甘蔗纤维。环保是趋势,但手感上Z10更接近真皮,P7+则有点“塑料感”——这可能是成本取舍的结果。

电车征服极端路!领克Z10与小鹏P7+续航操控对决-有驾

动力与操控:后驱的浪漫与现实

Z10主打单电机后驱版本,最大功率315kW,零百加速3.5秒。我在格尔木一段空旷国道上深踩电门,那种“贴地飞行”的推背感确实上头。更重要的是,后驱车在弯道中的转向特性更线性,尤其是在高原砂石路面,我能清晰感知到轮胎抓地力的极限。

但问题也来了:纯后驱在雨雪湿滑路面容易打滑。虽然Z10配备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和扭矩矢量分配,但在结冰坡道起步时,我还是感觉前轮“帮不上忙”。

P7+提供四驱版,双电机总功率430kW,零百3.2秒更快。它的优势在于全时四驱逻辑调校偏稳,上坡辅助响应快,下坡能量回收力度可调,连续下坡时几乎不用踩刹车,热衰减控制出色。

但操控乐趣上,P7+略显“电子味”太重。转向手感偏轻,像在开一艘船,少了点人车沟通感。说白了,Z10是“驾驶者之车”,P7+是“乘客友好型”选手。

续航与补能:高原才是终极考场

这才是重头戏。电动车跑长途,最怕“里程焦虑”,尤其在高原,气温低、坡道多、空气稀薄,三电系统压力巨大。

领克Z10搭载102kWh电池包,CLTC标称续航766km。但在海拔3000米以上连续行驶,实际可用续航打八折是常态。我实测从西宁到茶卡盐湖(约300km,平均海拔3500m),开启空调+动能回收最强档,到达时剩余电量38%,折算百公里电耗约16.8kWh——这个成绩相当优秀。

小鹏P7+电池容量98kWh,CLTC续航710km。同期路段测试,同样条件下剩余电量32%,电耗约18.1kWh/100km。差距主要来自风阻和整车质量(P7+重约80kg)。

补能方面,小鹏有天然优势:全国自营超充站超2000座,800V高压平台支持“5分钟补能200km”(来源:小鹏官网)。我在拉萨体验过一次S4超充桩,从20%充至80%仅用时28分钟。

而领克目前依赖第三方充电网络,虽然支持4.5C快充,但实际能找到的高功率桩较少。有一次我在玉树找桩,导航显示“可用”,结果到了发现是坏桩——那一刻真想骂人。

智能化:L2不是摆设,是高原安全线

电车征服极端路!领克Z10与小鹏P7+续航操控对决-有驾

川藏线很多路段只有单向车道,对面来车、牦牛横穿、落石风险不断。这时候,L2级辅助驾驶不是“炫技”,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P7+的XNGP系统在无高精地图区域也能实现自动变道、上下匝道,我在林芝到波密段开启NGP,车辆成功识别前方缓行货车并提前减速,还主动避让了一头突然冲出的藏香猪——那一刻,我真觉得自动驾驶救了我一命。

Z10的Lynk Co-Pilot Navi 2.0也不错,但依赖高精地图,在信号盲区会降级为ACC+LKA,功能缩水明显。而且它的车道保持在急弯时偶尔会“抽风”,需要人工干预。

不过Z10有个贴心设计:疲劳监测系统会结合方向盘握力、眼动追踪和高原血氧检测(通过手环联动),一旦发现驾驶员缺氧或走神,立即提醒并建议停车休息。这在高原地区太重要了。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在青旅碰到一位从成都自驾Z10来拉萨的车主老王,他吐槽:“颜值高、开得爽,但服务区充电桩排队时,看着隔壁小鹏5分钟走人,心里酸得很。”

另一位P7+女车主小李则说:“智能驾驶让我一个新手女司机敢跑滇藏线,但底盘太低,遇到坑洼路段总怕托底。”

这些声音,比任何评测都真实。

横向对比:谁更适合极端路线?

维度 领克Z10 小鹏P7+

风阻系数 0.202(行业领先) 0.236

高原百公里电耗 约16.8kWh 约18.1kWh

补能效率 依赖第三方,4.5C快充 自营超充+800V,补能快

电车征服极端路!领克Z10与小鹏P7+续航操控对决-有驾

智能驾驶 L2+,依赖高精地图 XNGP,无图也能用

操控乐趣 后驱调校,驾驶参与感强 四驱稳,但偏电子感

后排舒适性 运动座椅偏硬 空间大,座椅柔软

结论很清晰:你要驾驶激情和低能耗,选Z10;你要补能便利和智能安全,选P7+。

未来已来:电车远征不是梦

三年前,没人敢想电动车能跑川藏线。如今,Z10和P7+用实力证明:三电技术成熟+智能驾驶加持+补能网络扩张,电车长途自驾已从“能不能”进入“好不好”的阶段。

但挑战仍在:充电桩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下电池衰减、山区信号覆盖差……这些问题需要车企、基建方和用户共同推动解决。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

如果给你一台续航800km、支持800V快充的纯电轿跑,你敢不敢从上海一路开到拉萨,不依赖任何燃油车支援?

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在纳木错湖边,我用Z10的外放电功能煮了壶咖啡,旁边一位丰田普拉多车主羡慕地说:“你们电车现在连野炊都比我们方便了。”——时代真的变了。

电车征服极端路!领克Z10与小鹏P7+续航操控对决-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