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我陪表哥老张去看车。他攒了几年的钱,终于准备换掉那辆开了十年、一踩油门就咳嗽的老车。那天阳光不错,照在4S店门口一排新车上,闪得人睁不开眼。
“你说我这人吧,平时开得也不快,但总觉得车得听使唤才行。”老张一边说,一边摸着一辆车的门把手,眼神却飘向另一辆。
我笑着问:“你这是想买辆听话的车,还是想买辆好看的车?”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想要,但更看重开起来顺不顺手。”
这话我听得懂。开车十几年,我也有过几辆“不太听话”的车。有些车方向盘太轻,轻得没谱,拐个弯像在推空气;有些车刹车前半段没反应,后半段又太猛,踩下去像踩了弹簧。这些小毛病,平时代步可能还能忍,但真要遇上紧急情况,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我们试驾了几辆不同品牌的SUV。第一辆上车没多久,老张就皱起了眉头:“这方向盘怎么这么飘?我都不敢打满。”
我点点头:“是有点虚,像在打游戏。”
“这不是开车,是玩遥控车呢。”他苦笑着说。
第二辆车开出去不到十分钟,老张突然来了句:“你感觉到了吗?转弯的时候车尾有点甩。”
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刚才过弯时确实有些不稳,车身有点“晃”。这种感觉,就像穿着不合脚的鞋跳舞,动作再熟练,也容易踩到别人。
真正让老张眼睛亮起来的,是第三辆试驾车。车子一上路,他就轻声说了句:“嗯,方向盘有劲儿。”
我笑了笑:“你是说有路感吧?”
“对对对,就是这感觉!”他像找到了知音似的,语气都激动起来,“踩油门,车就动;打方向,车就转,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
那一刻,我仿佛也回到了第一次开上一辆“好车”的时候。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一旦体验过,就很难再将就。
试驾回来的路上,老张一直在回味刚才的驾驶感受。他一边翻着试驾笔记,一边自言自语:“方向盘回馈力度适中,转向精准,刹车线性,车身稳定……这些词以前觉得挺虚的,现在才发现,都是实打实的感受。”
我笑着接话:“其实判断操控好不好,不用背那些参数,关键是你坐进去,开起来,心里有没有底。”
他点点头:“就像谈恋爱,别人说得再好,不如自己相处来得实在。”
我被他这话逗笑了:“你这车还没买呢,就开始上价值了?”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有感而发嘛。”
最终,他选了那辆让他最有“安全感”的车。提车那天,他兴奋地拉着我去兜风。车子驶过山路时,他一边打方向一边得意地说:“你看这过弯,稳得很!”
我也忍不住点头:“是稳,就像你炒了三十年的菜,锅铲一翻,火候正好。”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判断一辆车的操控好不好,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它不需要你懂多少专业术语,也不需要你背多少数据,只要你在开车的时候,心里踏实,动作自然,车子像你身体的一部分那样听话,那它就是一辆操控出色的车。
买车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得自己上路试试。就像穿鞋,别人穿得再舒服,你脚不进去,也不知道合不合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