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
曾几何时,广汽自主品牌的光辉似乎有些黯淡,而华为,这个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的每一次出手,都足以搅动整个行业的神经。
现在,这两个名字并肩而行,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启境,横空出世,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野心与布局?
一场关于“界”的重塑:华为的汽车朋友圈,为何独独青睐广汽?
华为的造车版图,早已不是秘密。
从零部件供应,到“Huawei Inside”(HI)模式,再到深度参与的“智选车”模式,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决。
问界系列的腾飞,更是让人们对华为的“造车能力”有了全新的认知。
试想一下,赛力斯凭借与华为的合作,营收飙升至1400亿,这数字,几乎抵得上广汽旗下所有自主品牌营收的总和!
这差距,不能不让人深思。
当初,华为带着“智选车”的橄榄枝抛向广汽,却似乎遭遇了“11-0”的冷遇。
六年后的今天,双方以“深度合作”之名再度携手,这其中的故事,细想起来,颇有几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
那么,这次的合作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余承东曾言,华为技术赋能已近极限,从“四个界”扩展到“五个合作品牌”。
这番话,已然为我们勾勒出大致轮廓:启境,恐怕不会是那种华为全盘接管的“智选车”模式。
零部件供应?
太过基础,不符“深度合作”之名。
HI模式?
倒是可能,但广汽高层透露,新车从造型开发到评审,华为都给予了“全面支持”,甚至徐直军董事长亲自坐镇。
这,不正是“进阶版HI模式”的写照吗?
简而言之,华为不仅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更在研发与制造的核心环节深度介入。
而广汽,作为拥有强大制造基础和销售网络的汽车巨头,自然能承担起后续的渠道建设。
这是一种更精妙的平衡,是技术赋能与产业根基的完美融合。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模式,才是真正能实现“1+1>2”的关键。
首款车型F03:30万+中大型轿车,是野心,更是挑战?
启境的首款车型,内部代号F03,定位清晰——30万以上的中大型轿车,主打豪华与科技。
2026年,它将以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正式与消费者见面。
光是这一定位,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鸿蒙智行旗下的享界S9。
市场竞争,本就是一场激烈的角逐,同台竞技,再寻常不过。
但启境,似乎并未打算走享界S9的“智选车”老路。
这背后,是怎样的考量?
或许,广汽希望借助华为的技术力量,在高端新能源市场打一场翻身仗,找回曾经失去的荣耀。
3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是利润的沃土,也是品牌力的试金石。
启境能否在这里站稳脚跟,甚至引领潮流?
这不仅考验着广汽的造车底蕴,更考验着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真正实力。
我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汽车的灵魂,在于驾驶的乐趣和人车合一的沟通。
华为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无疑能为启境带来令人惊艳的“科技感”。
想象一下,那流畅的智能座舱,那精准的辅助驾驶,仿佛一位贴心的伙伴,让每一次出行都变得轻松惬意。
但是,仅仅拥有“最强大脑”,就能征服“老司机”吗?
我想起《论语》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启境能否在科技的“文”与机械的“质”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
这才是它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从11-0到携手并进:千亿市值,能否重回广汽怀抱?
回望过去,“11-0”的失之交臂,无疑是广汽汽车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
而如今,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无疑是倾力一搏。
赛力斯凭借华为的赋能,市值一路飙升,成为行业内的“黑马”。
那么,启境能否复制这份辉煌,甚至超越?
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融合,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复兴的豪赌。
如果启境能够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标杆,那么,那曾经丢失的千亿市值,或许真的有望重回广汽的怀抱。
当然,这条路并非坦途。
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
启境需要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从CEO刘嘉铭此前发布的测试图来看,新车在热管理系统上的表现值得期待,这或许是它在性能上的一张王牌。
在我看来,这次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典范。
华为带来了领先的智能科技,广汽则拥有深厚的造车积淀和完善的销售网络。
如果能够将两者完美结合,启境不仅有望成为广汽自主品牌复兴的旗帜,更有可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一个新里程碑。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台车的诞生,更是关于一个品牌,一次产业升级的探索。
我们都在期待,启境能否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广汽前行的道路,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其中的波澜壮阔,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