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启境首车亮相,八个月打磨,合作华为打造新“型”

说起“型”,那绝对是个万能词,就像妈妈对你相亲对象含蓄的评价:“这孩子很善良。”至于能不能娶回家?那得看你妈妈钱包多厚。同样的,“型”这个词,在广汽董事长嘴里拐了个弯,成了一台车的最高赞誉——都2024年了,汽车也学会了情感寄托,“型”不“型”比油耗都重要。据说启境首车是很“型”的车,这“型”是型男的型,还是型得捧腹的型?这个定义太玄奥,需要华为未来的AI来翻译一下。

当然了,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型”。只要脸皮够厚,你家楼下那辆摩的也能硬生生被说成“地头最靓的仔”。这辆启境首车能不能成为城市道路上的“型男收割机”呢?先不急,故事还得从那八个月的打磨说起。

八个月,原本是小孩在娘胎里琢磨被生出来的时间,是一颗鸡蛋毕业到变咸鸭蛋的进化史。你问启境首车这八个月在干啥?据CEO说,天天“精心打磨”,不是搞传销会议,不是咔咔给员工打鸡血——是真的八个月,几十次设计评审。光画图纸都能攒一摞被跳蚤叼走的发家致富小册子。近百名设计师围在电脑前,个个怀疑人生——到底是让车长个性鼻子,还是再加两根五官。为了它的外形,设计师们朋友圈从“今天天气真好”变成了“车的轮廓是我的眼泪画的线条”。

据说华为的米兰美学部门也下了海,带着意大利手工艺人模型进了中国会议室,国际化美学理念如同穿白袜子的意大利面——混搭风,上得厅堂,下得饭局。你敢信,中国的年轻人要啥?要智能、要现代、要个性,还要高端,最好价格再亲民一点,隔壁邻居一看就肝颤。启境首车拼了!这是要造一台一出场就能让别人怀疑人生的车,想必设计师们头发一根根掉,灵感也一根根丢。

广汽董事长深情转发:这次我们用了“乾崑”技术,听着就很玄,仿佛四两拨千斤,轻点屏幕都担心车飞起来。其实说到底,乾崑技术嘛,普通老百姓只会关心,“这玩意儿开起来堵车能飞吗?老婆骂人能自动静音吗?”但这些年,得啥都盛产高科技词汇,恨不得轮胎满身芯片,避震带上AI,还有所谓的“数据中台”,就差在油箱里直接插根网线了。

车圈里有个奥秘,叫做“评审大会大战”,早点要“定型”不然设计师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所以这车之所以“很型”,是因为所有人围着内卷了八个月。最终方案终于蹦出来,像是春游被拎上台表演才艺的班长,明知道台下都是同学,却偏偏还得顾及“独特魅力”、“国际潮流”、“市场潜力”,一个吻合多重buff的外形。

徐直军董事长的眼神据说在发布会现场格外温柔,仿佛看到亲儿子的毕业合影。他很“型”地表示——确实很“型”,听懂掌声没?厂商们向来是热场大师,评论里通常是“太棒了”、“新时代来临”、“开创新格局”。要是你胆敢留言:“能不能别用大字报吹牛,试驾还不如我家五八年的金杯。”你分分钟被昵称“科技与狠活”的网友锤到删号。

启境这车,按说该背负“高端智能”的期望。高端——咱也见过,上一回还是看别人家微博炫耀。至于智能,不就是有个大屏幕,能语音唤醒,有时候也能帮你选个土味导航。智能车嘛,并不是都得会下围棋,但会帮你开成大马路杀手,倒是真的。大家熬夜加班这么努力,买回来也就是周末带娃逛个超市,挨着“停车辅助”找车位——这就是智能的归宿。

说到底,汽车界是典型的故事会,年年搞“大融合”“新生态”,最后拼得还是脸皮和台词。以前是德系、日系老炮儿在后面捧场,后来国产车杀疯了,对外说“这是突破性创新”,对内则清一色微信群彩虹屁。你说这启境首车和别的新能源车比,领先在哪?大概率是PPT上的“多维赋能”“多模态融合”“无缝对接”吧。真要追问细节,工程师会说,“我们正在优化体验”;要是只剩销售,直接怼句:“不买你会后悔!”

广汽和华为这回合作,比得就是谁会讲故事。在这个人人都梦想“技术自立”的年头,连咖啡馆老板都敢往菜单上写“全链路供应”,汽车厂商当然不能输。一辆新车,从外形到内饰,从黑科技到白科技,反正都得先“很型”。反正你不懂专业术语,说不准还会被群嘲不懂潮流。

其实中国车市这些年,说实话,拼的越来越不是技术,拼的是谁会营销,谁会帮用户定义审美。十多年前大家嫌国产车丑,现在一刷短视频,网红带货全是车展里刷流量,不买你就out。厂家很会编故事,每辆新车出生都像是选美冠军,三观正,皮肤白,心灵剔透,刷一遍朋友圈仿佛人人都在物色人生搭子,而不是真的需要工具到路上跑。车的“型”,就是要让你觉得自己被世界尊重了,哪怕你没买,也在群聊里狠狠讨论一把。

“型”到极致时,甚至不重要这车开起来如何了。大家只关心它挂上去的品牌,贴上去的logo,还有能不能在街头遭遇惊鸿一瞥。厂商们集体高潮:我们的美学理念国际范、科技范、高端范,实在不行再来句“为年轻人定制”。这年头,谁敢说自己不是年轻人,谁敢公开承认“为老年人造车”?那是社会性死亡。只要top down一口,所有新车型都得讲“年轻人的第一辆高端智能车”,就算明天五十岁大爷把它开去打麻将,厂家网站也摆自拍照、广角特摄当封面。

广汽启境首车亮相,八个月打磨,合作华为打造新“型”-有驾

至于那什么“量产阶段正在稳步推进”,听过最气人的形容词组合,稳步与推进。仿佛你开着导航,每十米报告一次“一切正常”。稳步推进,什么时候上市?反正厂家永远不会跟你说这会推迟,出了问题一定是上游供应链的锅,绝不是自己PPT吹早了。

广汽启境首车亮相,八个月打磨,合作华为打造新“型”-有驾

有人会问,新车究竟能改变啥?能上天吗?中国新能源车卷到2024,大家更期待能不能自主变形、自动避坑、遇到堵车一键隐身。如果做不到,起码样子要新,得让你朋友看到“我又out了”。要是连造型都没新意,工信部申报照发出来那一刻,键盘侠的手速能让服务器down机。这时候,厂商必然要把外形吹成行业巅峰,至于核心技术,大多时候就是你家的旋转小火锅——输入电加热,输出五颜六色的荤素搭配,实用不实用另说,关键是得有气氛。

广汽启境首车亮相,八个月打磨,合作华为打造新“型”-有驾

汽车产业的未来到底在哪?每年发布会都很像高考前的誓师大会,大家双眼通红,嘴里念着“做强做大”,心里只想早点下班。今年的流行语是智能+高端+跨界联名,但到头来,大家在意的还是朋友圈的虚荣心能否慰藉。“很型的车”,听起来像是《设计师的自我感动》,说得高级,实际上还是本地供销社的那一套——你让我买,我就得感动,但钱包会不会动就看诚意。

广汽启境首车亮相,八个月打磨,合作华为打造新“型”-有驾

最后,不妨套用下流行语:今天你“型”了吗?路上看到启境首车,别憋笑,搭上眼,点点赞,说不定明天你也得上车群里吹一轮“国产希望”。这世界荒谬得像个段子,认真你就输了,笑一笑,走一步算一步,反正“型”这种事儿,从来都是别人说了算。

就酱,反正我只开电瓶车,梦想还是留给“型车”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