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手机上突然刷到一张照片,直接把我给整乐了。
你猜怎么着?
一辆披着花花绿绿伪装服的大家伙,正大摇大摆地在澳大利亚街头溜达。
朋友在南半球发来的,问我:“老哥,这啥车啊?看着挺唬人,是不是你们中国品牌?”
我定睛一看,心头一震,这不就是方程豹豹8嘛!
可等我仔细瞧了瞧那前脸,眉头立马拧成个问号,不对劲啊,这和咱国内看到的那个“未来战甲”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国内是封闭式格栅,酷炫得像个科幻片主角,澳洲这辆呢,竟然是直瀑式中网,透着股硬邦邦的复古范儿。
好家伙,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那句嘛——“换了一身行头,认不出你来了”。
这事儿听着好玩,背后学问可大了。
咱们国内方程豹这个牌子,那可是比亚迪的“亲儿子”,主打的就是一个个性化、新潮。
可到了澳洲,这“亲儿子”就得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成了腾势旗下的Denza B8。
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
比亚迪这是玩了一出“曲线救国”啊。
他们明知道“方程豹”在海外市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不如用腾势这个在当地已经有点基础的品牌来打头阵,就像一个初来乍到的拳击手,不会一上来就亮出最花哨的组合拳,而是先用稳扎稳打的直拳试探,摸清对手的路子再说。
这叫啥?
这叫审时度势,这叫兵法,玩得溜着呢。
说到这“换脸”操作,我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伙聊聊。
这绝非一时兴起的设计,而是精准拿捏了澳洲人民的审美脉搏。
你看澳洲那边的越野文化,那叫一个根深蒂固,丰田陆巡啊,路虎卫士啊,哪一个不是硬朗粗犷的代名词?
他们骨子里就喜欢这种带点原始野性的设计。
Denza B8这直瀑式中网一上,立马跟当地主流审美接轨了,就像一个新来的转校生,没急着秀自己的奇装异服,而是先穿上了校服,融入大家伙。
这一招,真是高明。
当然,为了融入,B8也做了一些“减法”。
就比如那套国内豹8引以为傲的“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系统,到了澳洲,就给“阉割”了。
少了激光雷达,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自然也就没了。
这事儿听着有点可惜,但仔细想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激光雷达在很多海外市场,法规和技术标准都还没完全放开,贸然上马,反而可能卡在认证流程上,得不偿失。
所以,比亚迪索性先来个“轻装上阵”,用L2级的驾驶辅助系统,先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把车子尽快推向市场。
这就像是打仗,先派一支轻骑兵去探路,等摸清了敌人的底细,大部队再跟上,这才是正道。
不过,B8在澳洲可不是来“打酱油”的。
那家伙的硬实力,简直就是“王炸”!
它和比亚迪的皮卡Shark一样,都是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的产品,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这就注定了它是个能下泥潭、能上高山的狠角色。
车长5195毫米,轴距2920毫米,比澳洲的“越野一哥”丰田LC还要长,这块头,往街上一停,气场全开。
更别提那2.0T插电混动的动力系统,总功率550千瓦,总扭矩760牛·米,这数据,直接把丰田LC柴油V6和奔驰AMG GLE 63 V8都给“秒杀”了。
虽然零百加速4.8秒,比AMG GLE 63的3.9秒慢了点,但别忘了,B8这体重超过3吨!
这就好比一个相扑选手,虽然跑得没短跑运动员快,但那一下爆发力,谁扛得住?
这台在澳洲路试的Denza B8,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崛起的宣言。
它用自己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挑战着那些老牌巨头。
从Denza B5到Denza B8,比亚迪正在一步步地构建自己的海外版图。
他们不玩虚的,靠的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
以前,我们总觉得中国制造就是廉价、模仿的代名词,可现在呢?
我们已经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跟宝马、保时捷这些大品牌掰掰手腕了。
这事儿,看得我挺来劲。
这B8就像一个远征的将士,背井离乡,只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为中国品牌赢得尊重。
它在澳洲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汽车,已经不是吴下阿蒙,而是真正的“功夫高手”了。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而Denza B8,就是那枚最耀眼的先锋官。
话说回来,你们觉得这B8在澳洲能混得风生水起吗?
这“换脸”操作,到底能不能打动当地消费者?
这事儿,咱们评论区接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