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辆刚开了三年的二手车,转手价还没超过一辆新电动车的首付款,你会不会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不是车不值钱了,而是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了。
最近,吉利打出一张狠牌:帝豪全系一口价,4.89万元起,还送至高1万元的置换补贴。这意味着,你拿一辆旧车去换,实际落地可能不到4万块。这价格,别说和同级新车比,连很多二手燃油车都扛不住。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个案——奇瑞、长安、比亚迪都在跟进,用“厂价直销+补贴置换”的组合拳,把燃油车的价格底线一压再压。
这波操作,表面看是车企在清库存、抢市场份额,实则是一场对二手车市场的“降维打击”。传统二手车商靠信息差和车况博弈赚差价的模式,正在被无情瓦解。以前一辆三年车龄的帝豪,市场价大概在5.5万到6.5万之间,现在新车才卖4.89万起,谁还愿意买二手?买家一算账:加点钱能上新车,有质保、有智能配置、油耗还低,凭什么为一辆“别人用过”的车买单?
我一个做二手车的朋友前两天发朋友圈:“干了八年,第一次觉得车市不像做生意,像在烧钱。”他店里压着六辆车,其中三辆就是老款帝豪。以前一个月能走八九台,现在两个月才卖出两台。他说:“以前是买家挑车,现在是车跪着求人买。”
但这背后,其实是车企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新能源渗透率已经逼近50%,燃油车必须用极致性价比守住最后一片阵地。而“一口价+置换”模式,本质上是把新车和二手车放在同一个竞技场,直接对决。车企不在乎单台利润,他们要的是用户基数、是数据积累、是品牌留存。换你一辆旧车,不仅清了库存,还让你成了新车主,未来保养、增购、数据服务全在体系内——这叫“以价换链”。
可问题来了:当新车价格踩着二手车往上冲,谁来为“中间层”买单?那些两三年前花十几万买同款车型的人,资产瞬间缩水30%以上。这不是市场调节,是技术迭代下的“合法收割”。我们总说买燃油车要接受贬值,但这种断崖式下跌,公平吗?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价格战一旦形成惯性,整个汽车流通体系都会变形。4S店利润被压缩,二手车商批量倒闭,消费者看似得利,实则选择变少、服务缩水。最终,市场只剩几家巨头在玩,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厂商手里——那还叫市场吗?
所以,当我们在欢呼“新车比二手还便宜”时,或许也该问一句:这种“便宜”,是可持续的福利,还是透支行业未来的毒药?当车企能用资金和规模碾压一切,下一个被颠覆的,会不会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逻辑本身?
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天塌了的,不只是二手车商的生意,更是我们对“价值”和“所有权”的传统认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