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海拔2230米的高原赛道上,迈凯伦车手兰多·诺里斯用一圈“封神”表现点燃了全场,排位赛Q3最后一圈,他飙出1分15秒586,不仅碾压了勒克莱尔刚创下的1分15秒991,还把去年杆位纪录彻底甩在身后!
年度冠军争夺者皮亚斯特里仅列第八,维斯塔潘卡在第五,两人被汉密尔顿和拉塞尔“前后夹击”。 正赛发车后长达1公里的直线+刁钻减速弯,注定让这场决战充满变数,排位赛的结果已让红牛和迈凯伦的冠军天平悄然倾斜。
排位赛在墨西哥城当地时间下午3点开始,气温26度,赛道温度48度,天气晴朗。 Q1刚开始,后段车队的斯特罗尔用1分18秒的成绩垫底,阿隆索很快把晋级线拉到1分17秒尾段。
诺里斯突破1分16秒,哈贾尔和劳森在倒数5分钟时跟进,但大多数车手圈速卡在瓶颈。 最终哈贾尔意外拿下Q1头名,博托莱托、阿尔本、加斯利、斯特罗尔和科拉平托被淘汰,第一轮竞争总差距不到1秒。
Q2阶段,诺里斯一上来就甩出1分16秒252,让其他车手望尘莫及。 皮亚斯特里第一圈只有1分17秒286,慢了整整1秒,他通过无线电反馈赛车可能有问题,最终惊险以第七名晋级。
小红牛车手哈贾尔吊车尾晋级,劳森却和角田裕毅、奥康、霍肯伯格、阿隆索一起被淘汰。 角田裕毅只差0.012秒成为“落榜头”,差点气到砸方向盘。
Q3杆位争夺战,维斯塔潘用1分16秒455开场,诺里斯迅速反超,但勒克莱尔突然杀出,成为全场第一个跑进1分15秒的车手。
诺里斯第二圈直接“三段刷紫”,每个计时段都刷新最快,最终1分15秒586锁定杆位,比勒克莱尔快了0.4秒。 勒克莱尔虽也刷新成绩,但只能排在第二。 汉密尔顿第三,拉塞尔第四,维斯塔潘第五。
梅赛德斯本赛季首次双车进入前四,汉密尔顿第三的成绩是他今年排位赛最佳。 威廉姆斯车手塞恩斯虽然排位第七,因美国站碰撞被罚退5位,正赛将从第12位发车。 皮亚斯特里第八的成绩让迈凯伦车队喜忧参半,诺里斯的速度统治级,但队友的挣扎暴露了赛车调校或车手状态的隐患。
墨西哥罗德里格斯兄弟赛道的海拔超过2200米,空气稀薄导致下压力不足,引擎动力也会衰减。 车队被迫使用最高下压力设置,直道极速仍能冲到350公里/小时。
倍耐力提供的轮胎是C2(硬胎)、C4(中性胎)和C5(软胎),偏软的配方让一停策略成为主流,但轮胎颗粒化严重,重刹车区容易锁死。
起跑后长达1公里的直线连接着刁钻的一号弯,这里是事故高发区。 去年比赛就因马格努森撞车引发安全车和红旗,打乱多数车队的进站计划。
今年维斯塔潘从第五起步,必须在前几圈超越汉密尔顿和拉塞尔才能追击头排的诺里斯和勒克莱尔。 皮亚斯特里身后是小红牛车手哈贾尔和贝尔曼,如果起步失误,可能被中游车队缠住。
三练时诺里斯就用1分16秒633排名第一,当时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紧随其后,皮亚斯特里仅列第六。 排位赛结果印证了迈凯伦和法拉利在高原赛道的速度优势,红牛的长距离节奏可能正赛才显现。 维斯塔潘在二练后曾表示“宁愿要正赛长距离速度不要单圈速度”,红牛可能为正赛保留了实力。
皮亚斯特里从比利时站后一直状态起伏,墨西哥排位赛落后队友0.5秒以上。 他的赛车在Q2一度出现异常抖动,工程师通过无线电要求他检查底盘平衡。 诺里斯今年已在比利时、澳大利亚、摩纳哥和墨西哥四次夺杆,迈凯伦赛车的低阻力设计在高原赛道优势明显,但正赛的轮胎管理才是决胜关键。
墨西哥城赛道第三段的“体育场区域”看台气氛狂热,车手在12号弯到16号弯连续左-右组合弯中必须精准控制油门。
去年这里曾发生角田裕毅锁死撞墙引发红旗,今年Q2尾声劳森也在同一区域失误,未能提升成绩。 赛道表面抓地力偏低,且重新铺设了12号弯到15号弯的路面,轮胎升温成为各车队的核心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