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一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江苏常州一位网约车租赁公司的老板,亲自下场体验了一把开网约车,结果就这么一趟活儿,让他气得直接录了个视频,公开向国内一家顶尖的网约车平台“开炮”。
这事儿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按理说,租赁公司和平台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应该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才对,怎么老板自己还跟平台闹翻了呢?
这里面的水,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咱们先来看看,究竟是怎样一笔订单,能让一个见惯了行业风浪的老板如此失态。
根据这位老板在视频里的描述,事情发生在一个工作日的早上六点多,这正是城市开始苏醒,人们赶着上班上学的早高峰时段。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这可是个出车赚钱的黄金时间,平台系统通常也会因为需求旺盛而适当提高价格。
他接到的这笔订单,需要先开两公里去接乘客,然后再行驶二十四公里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从路程上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长途单。
更辛苦的是,上车的乘客有三位,还随身携带了一个大号行李箱,司机师傅不仅要帮忙安放行李,车内的空间也变得相当拥挤。
一路上紧赶慢赶,花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把乘客安全送到了。
可当他结束行程,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收入时,心一下就凉了半截:司机到手收入,仅仅是26块3毛5分钱。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这笔订单的总行驶里程是接人的2公里加上送人的24公里,一共是26公里。
收入是26.35元,平摊下来,每公里的收入刚刚超过一块钱。
一块钱一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我们必须明白,开网约车的成本绝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油费或者电费。
一辆车上路,就有车辆的折旧损耗,每年几千块的保险费,定期的保养维修费,这些都是看不见但实实在在的开销。
即便我们按最节省的电车来算,综合电费、轮胎磨损、车辆保养等成本,每公里的运营成本至少也要五六毛钱。
这样算下来,这位老板辛辛苦苦跑了这大半个钟头,刨去车辆的基本成本,纯利润可能就几块钱,甚至可以说是“白忙活”,用自己的时间和车辆的损耗,为平台提供了免费的劳动力。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么便宜的价格,是不是乘客用了平台推出的那种“特惠一口价”活动?
毕竟现在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经常会给乘客一些优惠券或者特价单。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位老板反复查看了订单详情,页面上明确标注着这是一笔“经济型”订单,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普通快车单,并非任何形式的特价单。
这就让事情的性质完全变了。
一笔在早高峰时段,由系统正常派发的、路程还不短的经济型订单,最后给到司机的收入竟然低到如此离谱的程度,这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这背后反映出的,可能就不是简单的优惠活动问题,而是平台计价规则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不透明和不合理性。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位老板提到的对“订单造假”的怀疑。
这是一个在司机群体中流传已久,却又很难拿出实证的“猫腻”。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在乘客端和司机端展示的可能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计价体系。
比如说,平台可能告诉乘客,这趟行程正常需要支付60元,然后给乘客一个8折优惠,乘客实际支付了48元。
乘客觉得占了便宜,很开心。
但平台转身在司机端,可能根本不提那60元的原价,而是用另一套内部的、司机完全看不懂的算法,计算出司机的收入是26元。
这样一来,中间巨大的差价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平台拿走了。
这种信息上的严重不对等,让司机成了一个完全的“局外人”,自己付出了劳动,却连这趟服务的总价值是多少、平台到底拿走了多少都无从知晓。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开抽成比例,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明确提出要降低过高的抽成。
但从这次事件来看,在不透明的计价规则掩盖下,过高的抽成问题依然是压在司机身上的一座大山。
这次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关键就在于发声者的身份。
如果今天只是一个普通的网约车司机在网上抱怨收入低,大家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了。
但这次站出来的是租赁公司的老板。
他的视角和普通司机不一样,他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问题。
租赁公司和平台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是平台的运力供应商,平台订单越多,市场越活跃,来他这里租车开网约车的司机就越多,他的生意就越好。
可以说,他们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然而,当平台对司机的压价已经到了让司机无法维持基本生计的时候,这个链条就要断裂了。
司机赚不到钱,第一个念头就是退车不干了。
根据一些行业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的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都是抱着赚钱的希望进来,干了几个月后发现现实残酷,最终失望离开。
司机大量退租,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租赁公司。
成批的车停在停车场里租不出去,每天都在产生折旧和成本,这对公司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这位老板的公开叫板,看似是一时冲动,实际上是一种被逼到墙角的“自救”行为。
他不是在为自己那二十几块钱的收入鸣不平,他是在为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发声。
他是在警告平台:你们这种不顾后果的低价竞争和对司机的过度压榨,正在摧毁这个行业的根基。
当司机们都选择用脚投票离开这个行业时,你们平台再多的用户、再先进的算法,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他的行为,揭示了平台、租赁公司、司机这三者之间,本应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如今却因为平台的不合理定价策略,变得日益紧张和对立。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数百万从业者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和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