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儿咱们聊个邪门的事儿。
你敢想吗?
在一场全是高科技、新材料神仙打架的场子里,一个浑身散发着钢铁和煤炭味儿的“老大哥”,愣是挤进决赛圈,还顺走了一块奖牌。
最骚的是,全场卖钢材的,就他一个得了奖。
这画面,就好比一群顶级流量明星在走红毯,结果全场最佳着装奖给了一个旁边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理由是他的围裙是纯手工的。
这事儿就发生在前不久的第十届奇瑞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上,主角,就是咱们熟悉又陌生的鞍钢集团。
估计有人要抬杠了,说一个炼钢的,跑去奇瑞汽车的地盘上凑什么热闹?
这你就不懂了。
这场大赛,名头里带“青年”和“创新”,听着就潮得不行。
尤其是供应商赛道,那叫一个藏龙卧虎,全国来了400多个团队,最后能上台领奖的,也就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都是卷王中的卷王。
而鞍钢,就占了这六分之一的铜奖名额,身份是:唯一获奖的钢材类供应商。
这味道,一下就出来了,对不对?
满汉全席都摆上了,结果评委把“最佳风味奖”颁给了一碟餐前小咸菜,你说气不气人。
当然,人家鞍钢也不是靠情怀分的。
他们那个获奖项目,名字长得能当绕口令使——“低碳、低成本、高安全性鞍钢新能源钢制轻量化电池包”。
别被这堆名词吓住,我给你们翻译翻译:他们给新能源车造了个又轻、又硬、又便宜、还不给地球添堵的“金钟罩”。
这波操作,直接打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七寸上。
现在搞电动车的,天天喊啥?
降成本、长续航、保安全。
电池包,就是电动车的心肝宝贝,外面那层壳子,跟古代将军的盔甲一样重要。
以前大伙儿都觉得铝合金是 YYDS,又轻又亮,听着就高端。
可那玩意儿贵啊,而且娇气,稍微碰一下就得大修,修起来能让你把买车省的油钱全吐出来。
鞍钢这帮技术宅就逆向思维了:凭啥钢就不行?
咱们今天就专治铝合金的各种不服。
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们真搞出来了。
用的是一种叫“轻质高强钢”的玩意儿,鞍钢全球首发。
这东西简直是钢材界的扫地僧,一下就把“傻大黑粗”的帽子给扔了。
用它做的这个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重量减下来了,强度反而上去了,开起来风阻还小。
最绝的是啥?
以后这车报废了,电池包的钢壳子还能回炉重造,从哪来回哪去,主打一个绿色循环。
所以你品,细品,这次获奖,根本就不是什么黑马逆袭的剧本。
鞍钢这根本不是跨界打劫,是蓄谋已久的精准点射。
他们早就看穿了新能源车行业的命门,然后默默磨了这么多年剑,一出手就正中红心。
而这把剑,他们磨了整整19年。
没错,鞍钢跟奇瑞汽车这俩,从2006年就开始勾搭上了,算算日子,都快是老夫老妻了。
这19年里,从最基础的汽车钢材研发,到一个小零件的认证,再到给新车配套供货,鞍钢就像个话不多但靠谱的老实人,默默地给奇瑞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钢铁地基”。
所以这次奇瑞给它颁奖,不光是业务肯定,更有点“革命友谊”升华的意思,像是在说:“兄弟,这么多年,还是你懂我。”
这事儿往深了琢磨,其实挺有意思的。
现在一说创新,大家脑子里都是代码、算法、PPT。
像鞍钢这种重工业老国企,在很多人眼里,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事实证明,这帮在熔炉边上“刨食”的老炮儿,他们也许不会讲动人的故事,但他们懂得什么叫“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当风口上的猪还在天上飞的时候,他们已经踏踏实实地把地基打到了地核里。
说白了,这就叫底蕴。
不过,咱也别高兴得太早。
一个铜奖,更像是一张“准入券”,而不是“免死金牌”。
这个“唯一”,听着光荣,可反过来想,何尝不是一种孤独?
它恰恰说明,在新能源这条快车道上,传统材料巨头的转身,还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前头全是迷雾和对手。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乐意看到更多像鞍钢这样的“钢铁直男”出来搅局的。
他们的存在,就像给这个浮躁的行业打了一针镇定剂,提醒所有人:别光顾着抬头看星星,脚下的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毕竟,车机系统再智能,自动驾驶再牛掰,最后不还得靠这一身钢筋铁骨来保护你吗?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