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的新闻挺多,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现在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厉害了。
但有时候咱们普通人也会琢磨一个事儿,就是为什么有些车企,明明有卖得挺好、价格也亲民的车型,却偏偏还要费劲去造那么一款看起来就特别贵、特别炫,感觉没几个人会买的车呢?
这不,小鹏汽车最近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他们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小鹏P7鹏翼版,光是看图片就觉得这车气场十足,不太好惹。
那么,小鹏这么做到底图个啥?
这背后又反映了咱们中国汽车工业什么样的变化呢?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台车和它背后的门道。
在说这台最帅的P7之前,咱们得先看看小鹏汽车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因为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款车。
最近,小鹏有两件大事,可以说是一手抓“民生”,一手抓“高精尖”,两边都没落下。
第一件大事,是跟咱们都熟悉的打车平台滴滴合作。
以前老传他们要搞个新品牌叫“MONA”,结果呢,最后出来的是一款叫小鹏MONA M03的车。
这步棋走得非常实在。
说白了,小鹏一直想在中端市场,也就是十五万左右这个最多人买车的价格区间里站稳脚跟。
但自己从头做一个新系列,成本高、风险大。
而滴滴呢,天天跟司机和乘客打交道,手里有大把的数据,最了解这个价位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车。
于是两家一合计,干脆联手。
小鹏出技术和生产能力,滴滴出市场洞察和平台支持。
这么一来,小鹏就等于有了一支能深入群众的“地面部队”,专门负责抢占市场份额,解决“吃饭问题”。
第二件大事,那可就更有分量了,是跟世界汽车巨头德国大众的深度合作。
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意义非凡。
以前咱们总听说“市场换技术”,意思是咱们开放市场,让外国车企进来,希望能学到点人家的先进技术。
可现在,情况反过来了。
大众这个在燃油车时代可以说是“王者”的品牌,现在主动找上门来,要用小鹏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
这个词听着有点专业,其实可以理解成一辆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网络”。
它决定了车子的智能驾驶水平、车机系统的流畅度等等。
而且,大众不光是打算在中国的纯电车上用,连以后的一些燃油车和混动车平台也可能用上。
这就等于大众公开承认,在汽车“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他们需要中国企业的技术来帮忙。
这对小鹏来说,不仅仅是拿到了一笔合作资金,更是向全世界证明了咱们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的实力,这是一种极大的认可和荣耀。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台全新的小鹏P7鹏翼版,它的定位就清晰多了。
如果说,和滴滴合作的MONA M03是小鹏用来打市场、保销量的“主力部队”,和大众的合作是确保未来技术领先的“战略储备”,那么这台P7鹏翼版,就是小鹏的“三军仪仗队”。
这支队伍的核心任务不是去冲锋陷阵,而是在最重要的场合,向所有人展示这个品牌最顶尖的设计、最前卫的理念和最强大的自信。
它就像一个家族的图腾,是用来提升整个品牌形象和价值的。
现在,咱们就来仔细瞧瞧这位“仪仗队”的明星成员。
全新一代的小鹏P7,普通版其实就已经很受欢迎了,之前在不知道价格的情况下开放预订,短短六分多钟订单就突破了一万台,说明大家对这款经典车型的更新换代还是非常期待和认可的。
而鹏翼版,就是在普通版已经足够出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豪华升级”。
最吸引眼球的,毫无疑问就是那对向上开启的“鹏翼门”。
这种开门方式,我们平常也叫它“鸥翼门”或者“剪刀门”,在汽车界里,它就是“拉风”和“回头率”的代名词。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在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周围的车都是普通地向外开门,而你的车“唰”的一声,像张开翅膀一样向上升起车门,那种独特的仪式感和引来的目光,是任何冰冷的性能数据都比不了的。
这已经不单纯是一台交通工具了,它更像一个社交名片,一个能表达个性的移动艺术品。
当然,如果仅仅是换了一对门,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鹏翼版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各种细节的打磨上。
比如它的车漆,用的是一种专属的“哑光银”。
这种漆面不像普通亮光漆那样反光刺眼,质感非常高级,在不同的光线下,车身看起来就像流动的金属,把车身的线条勾勒得特别有力量感。
还有,在车身侧面的翼子板和后视镜这些地方,都用了真正的碳纤维材料。
懂车的朋友都知道,碳纤维这种材料又轻又坚固,是赛车和高性能跑车的标配,它那种独特的编织纹理,本身就是一种性能和科技感的象征。
再往下看,车轮也大有讲究。
它配备的是21英寸的锻造轮毂,枪灰色的涂装看起来就很有冲击力。
这里要提一下,“锻造”和我们常见的“铸造”轮毂不一样。
铸造是把金属溶液倒进模具里成型,而锻造是把一整块金属经过反复捶打、压制成型,成本高得多,但强度更大、重量更轻。
更轻的轮毂能让车子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反应都变得更灵敏,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对提升操控性能是有实实在在帮助的。
再加上一些熏黑处理的迎宾踏板等细节,从你拉开车门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告诉你:这是一台与众不同的车。
所以说,全新小鹏P7鹏翼版,它并不是简单地堆砌配置,而是在用一系列昂贵的、专属的、代表顶级工艺的元素,来营造一种普通车型给不了的“价值感”和“稀有感”。
它存在的真正目的,就像前面说的,是为整个小鹏品牌“撑场面”。
这在市场营销里叫做“光环效应”。
当一个消费者,可能因为预算有限,最终买了一台价格更实惠的小鹏G6或者MONA M03,但他之所以会走进小鹏的店,下决心选择这个品牌,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曾经在路上或者网上,被P7鹏翼版那惊艳的样子所吸引,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象:“原来小鹏这个牌子能造出这么酷的车!”这台最贵的车,用它的光环,照亮了整个家族的产品,提升了所有车型的档次感。
因此,对于“这车卖多少钱你会买”这个问题,对于它的目标用户来说,可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他们购买的,更多是一种对独特设计的认同,一种情绪上的满足,和一种“人无我有”的个性表达。
所以,它的定价注定不会便宜,会把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但同时,也恰好能精准地击中那一小部分追求极致、不愿从众的消费者的内心。
这标志着咱们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走过了单纯依靠性价比来竞争的初级阶段,开始有底气、有能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车”,在设计、品牌和文化层面上,与世界强手一较高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