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现在欧洲几大车企的采购总监们,喝的咖啡比柏林的冬夜还苦。他们的生产线上,价值几十万欧元的豪车,就因为缺了几颗不起眼的功率芯片,愣是成了动弹不得的铁疙瘩。这画面,多少有点黑色幽默,而导演这场大戏的,正是那个一向以郁金香和风车闻名的国度——荷兰。
故事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会儿,荷兰人大概觉得自个儿下了一步绝妙好棋,干了一票大的。他们大旗一挥,以“维护欧洲芯片供应链安全”这么个听上去无比高大上的名义,直接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下手了。先是冻结中方股权,接着罢免了CEO,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干净利落,仿佛早就排练过无数遍。
嘿,这操作熟悉不?就像小时候玩游戏,打不过就直接拔电源线,规则?不存在的。荷兰这次,算是把老祖宗那套从16世纪流传下来的“海上马车夫”基因,在新时代玩出了新花样。他们以为抢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的“总部”,就等于握住了欧洲汽车工业的命脉。这感觉,好比一个劫匪兴高采烈地抢了个银行金库的遥控器,却发现金库根本就不在这里,甚至连网都没连。
因为荷兰人好像忘了一件顶顶重要的事儿:安世半导体的灵魂,可能飘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里,但它的肉身,它那颗强劲跳动的心脏,可是在咱们中国的东莞。那座占地八万平米、昼夜不息的超级工厂,才是真正往全球输送血液的主动脉,全球70%的出货量,每年超过1100亿颗芯片,都是从这儿打包发往世界的。这些芯片,不是什么5纳米、3纳米的高精尖玩意儿,但它们就像是工业大厦里的螺丝钉和水泥,大众离了它车窗升不上去,宝马的传感器会罢工,就连特斯拉的电控系统也得抓瞎。
当荷兰人还在为自己的“果断”沾沾自喜时,我们这边没吵没闹,只是平静地拿出了法律文件。中国商务部一道出口管制令,如同一道精准的外科手术刀,轻轻一划。于是乎,东莞工厂的大门照开,工人们照常上班,生产线依旧轰鸣,只是所有打包好的产品,一律暂停向海外发货。
这一下,欧洲人算是彻底傻眼了。之前是芯片短缺,现在是直接断供。据说芯片市场的价格一夜之间就跳涨了15%到3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公开喊话,再这么下去,欧洲的汽车生产线就得集体停摆。你瞅瞅,这不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德国车企想把订单转移到越南或者印度?兄弟,封装测试这活儿,可不是搭积木,没个三五年的技术和人才积累,想建成东莞同等规模的产能,基本等于做梦。
最讽刺的地方在哪?在于荷兰这一通操作,名义上是为了“国家安全”,实际上却把自家和盟友的企业,稳稳地推到了地缘政治的绞肉机里。安世半导体在过去五年,给荷兰贡献了超过1.3亿欧元的税收,在欧洲雇佣了数千名员工。现在呢?荷兰人亲手把这个能下金蛋的母鸡给关进了笼子,还顺手把喂鸡的食盆给砸了。部分欧洲企业已经扛不住了,据说开始私下联系闻泰,商量着能不能绕开荷兰,直接到中国建合资厂。这叫什么?这就叫身体比嘴诚实。
这场闹剧,活脱脱地上演了一出“谁掌握产能,谁定义规则”的现实主义大戏。荷兰以为控制了股权就掌控了一切,却没搞明白,在21世纪的全球化产业链里,股权有时候只是纸面上的符号,真正的肌肉是工厂、是供应链、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这些,恰恰都在我们这边。我们甚至都不需要直接制裁荷兰的花卉或者奶粉,单单是在规则框架内,依法依规地限制一个工厂的出口,就足以让整个欧洲大陆的汽车工业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你耍的小聪明,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让你付出代价。荷兰这次看似精明的“抢劫”,更像是一场赌上国运的豪赌,赌我们不敢掀桌子。可惜,他们似乎忘了,如今坐在牌桌对面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任由他们用坚船利炮撬开大门的旧中国了。这场芯片风波,也许才刚刚开始,但结局,似乎已经写定。至于那些还在焦急等待芯片的欧洲车企,或许只能对着空荡荡的生产线,思考一个哲学问题了:风车,真的能对抗地心引力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