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们常自诩是在风口浪尖之上驭风而行,殊不知,真会把企业吹到异国他乡的,其实不是风,而是市场与野心的联袂起舞。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的盛大开业,便是典型的一例。如果说奔驰在巴西的“离场”像极了欧洲贵族告别新大陆的落寞身影,那么长城的“接盘”则更像中国制造踏上国际舞台的自信起舞。甚至还请来了巴西总统卢拉亲自站台,这究竟是巴西汽车业的转身,还是中国产业全球化的新标杆?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落子圣保罗州伊拉塞马波利斯,这个名字晦涩难记,却藏着百转千回的故事。原址本是奔驰的产业阵地,六亿雷亚尔的投资,亿级欧元的设备升级,把德国工程师精神拉到了南美大陆。曾几何时,这里生产着奔驰C级、GLA的钢铁流水线,见证着欧洲技术如何倾泻进拉美市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收缩,奔驰的梦想最终搁浅于时代的滩涂。2021年,德企黯然挥手,说出了那句企业常说却从不想说的“我们撤了”。
也是那一年,长城汽车拉开了巴西版图的新序幕。签下资产收购协议,没有人员的包袱,留下的是土地、厂房与一屋子设备,还有一片早已准备好的舞台。2022年初,交接仪式一呼百应,仿佛延续着汽车工业的新传承。随后的改造与升级,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一一落地,长城把中国的效率与创新悄然注入了这个南美工厂。年产能五万台,尚在起步,但后续的提升绝非纸上谈兵。
有人也许会问,从零搭厂与收购旧厂,孰优孰劣?答案从不单一。长城选择以“借壳换道”,节省了时间,绕过了政策迷雾,还省下了不少启动资金,唯独没有省下对未来的野心。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不是新闻,真正值得玩味的是,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最早出海的德国豪强的旧壳。这并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更像是全球制造业新秩序悄悄清洗过的棋局。
至于选在巴西落子,更非一时冲动。巴西汽车市场庞大,天然就是全球玩家角逐的舞台。本地消费者对汽油、混动、乙醇系统有着多维度的需求,油价、环保、性能三者并举。长城将Hi4混合四驱技术引入拉美,既满足了当地生态政策的要求,又顺应了节能减排的大趋势。甚至还有乙醇混合动力车型“蓄势待发”,借力巴西本地的乙醇燃料资源,打了一手顺水推舟的好牌。
更值得玩味的是长城的“祖传野心”。自1997年踏出国门,二十八载寂寂耕耘,全球1500多万用户、200万辆海外销量的积淀,才有了今日在全球设厂的底气。巴西工厂是长城“南美棋局”的起子,更是中国汽车品牌蜿蜒全球的一个缩影。
我们常讲,工业是国之重器。今天的长城汽车在巴西,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买地盖房”,更是一条生产线的全球迁徙,一种新型工业合作的开始。一边是德国老牌车企的收缩,一边是中国新锐车企的扩张。巴西工厂的命运流转,是资本、技术、市场力量三角博弈的最佳注解。
巴西总统的亲临揭牌,可以说是用拉美最高规格,见证了中国产业资本的“南美输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开厂仪式,是新秩序下全球汽车产业力量的重新排位。长城收购奔驰旧厂,不是“捡漏”,而是点燃了本地制造业与全球供应链的新引擎。
有人或许会自问:中国制造为何能如此自信走向海外?秘诀其实很简单,技术、耐心与果敢决断,外加一份敢于试错的勇气。长城的每一步,都是对过去老工厂残存温度的继承,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声哨响的起跑。
未来,随着汽油版、混动版SUV及皮卡的量产,更有乙醇混动新品的突破,长城将在南美的这片热土继续书写新的“中国制造故事”。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产业交响,更是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征途中的一笔“浓墨重彩”。
长城在巴西的崛起,不只是个人戏码,而是中国制造力量集体绽放的缩影。回首奔驰离场的一刻,想必谁也没有想到,数年之后会有另一家来自遥远中国的车企,带着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梦想,点亮这座工厂的灯火,也点亮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天平。至于未来,“中国制造”远航到了哪里,或许已不再由风吹动,而是由自己坚定的步伐丈量。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