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万到13万,这辆二手CT5用两年时间,讲透了中年男人的

朋友在群里发了辆二手凯迪拉克CT5,这事儿本身没什么,但价格就很有灵性了,十三万多。

一个2021年的车,跑了七万八千公里,当年落地小三十万的玩意儿,现在直接给你打个骨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二手车买卖了,这是在对所有当年原价买CT5的车主,进行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嘲讽。

我仿佛能看到这辆CT5的灵魂站在云端,对着下面一众背着车贷的兄弟们说: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个移动的理财黑洞。

你以为你买的是美式豪华?你买的是通用汽车帮你戒掉消费主义的决心。

凯迪拉克这个牌子,讲真,特别拧巴。

一方面,它拼了命地想告诉你,我祖上阔过,1902年就出道了,亨利·利兰德老爷子当年也是个造梦大师,是豪华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它又用实际行动反复抽自己的脸,优惠、降价、打骨折,一套闪电战下来,把自己的品牌价值打得比它的油耗还虚。

它就像一个破落的贵族,天天跟你念叨自己家祖上三代都是公爵,然后反手就把祖传的银盘子拿去当铺换了两个窝窝头。

这种操作,属于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直接掀了豪华品牌的桌子。

如果说BBA是精心维护着餐厅的米其林评级,那凯迪拉克就是那个喝多了直接在后厨开煤气罐的厨子,主打一个同归于尽。

朋友老王就陷入了这种精神内耗。

他看着那辆车,前脸的瀑布格栅,车尾的小鸭尾,摸着那个软乎乎的真皮座椅,听着那个BOSE音响,感觉自己就是华尔街之狼。

尤其是那颗2.0T的钢铁心脏,一脚油门下去,伴随着轰隆隆的排气声,变速箱还挺丝滑,那一瞬间,他觉得十三万花得太值了,简直是昆明慈善家在做定向扶贫。

但只要他一熄火,把车停在那片广阔的二手车丛林里,理智就重新占领高地。

两年过户两次,这是什么概念?

这车上辈子可能是个快递包裹,天天被人转手。

我脑子里甚至出现了一部B级片的剧情:第一个车主是个创业小老板,公司刚有点起色,贷款买了这车,天天出去见客户,结果项目黄了,资金链断了,车被银行拖走。第二个车主是个二手车贩子,想捡漏倒腾一手,结果发现这车油耗高得像个吞金兽,保险贵得像个祖宗,挂了半年没人要,亏本甩给了现在这个车行。

你看,一部七万八千公里的CT5,背后可能就是两部中年男人的血泪史。这哪里是车,这分明是一本移动的《故事会》。

这种车,买的已经不是交通工具了,买的是一种幻觉,一种“我用一半的钱,体验了和别人一样的豪华”的幻觉。

但这种幻觉的维持成本,高得吓人。

官方油耗七点多,那是佛系开法。我作为一个前美系车主,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城市里开,那个油耗数字,比你的血压变得都快。你稍微对红绿灯表达一下不尊重,它就敢给你跑到十五六个。

一年油钱一万多,只是开胃菜。

保险、保养、时不时给你亮个灯,哪个不是钱?老王算了一下,一年养车成本奔着两三万去。

从30万到13万,这辆二手CT5用两年时间,讲透了中年男人的-有驾

十三万!十三万你还想上天吗?

这还没算它那堪比自由落体的保值率。你今天十三万买回来,开两年,可能就值个七八万,平均一天睁眼就亏一百多。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一碗清汤都要12块,这世道真是没法活了。

每天亏掉的钱,够你吃十碗拉面了,还是加肉的。

所以买这车的人,到底图什么?

讲真,图的就是那个劲儿。

图的就是在新能源车把世界变得安静又无聊的时候,你还能听到内燃机那愤怒的咆哮。

图的就是在所有车都长得像个圆润的鼠标时,它还保留着一丝肌肉车的线条和攻击性。

这是一种近乎玄学的“信仰”。

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特斯拉那个毛坯房内饰,你跟他说国产车配置多高,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品味。他爱的就是马斯克给他画的那个火星大饼,他买的不是车,是飞船票。

买二手CT5的人也一样,他买的不是性价比,他买的是一个正在远去的燃油车时代的纪念碑。

他要的不是省钱,他要的是爽。

但能爽,就是能爽。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讲真,那个内饰的质感,是电车给不了的。

当然,这种信仰也是最容易被现实击碎的。

当你的朋友开着电车,用一度电不到两毛钱的成本满城跑,而你看着加油站那个飞涨的95号汽油价格,心里默念“我不在乎,我开的是情怀”时,那种感觉,就跟修仙小说里主角发现自己练的绝世神功其实是删减版一样,心态直接就爆了。

所以你看,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竞争了,这是一场大型的宗教战争。

一边是高喊着“智能、环保、未来”的电车新教,另一边是坚守着“机械、声浪、驾驶”的油车原教旨主义者。

而凯迪拉克CT5这种车,就是原教旨主义者手里最后的,也是最烫手的圣物。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辆CT5说得像个红颜祸水,是不是有点太刻薄了?但没办法,中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我们看任何事物,第一反应就是风险和成本。

但老王最后还是去做了检测,报告显示车况没啥大毛病,底盘干净,三大件精神。

至于那两次过户,车商也含糊其辞,说是可能内部转过户。

这种话,听听就行了。

就像你问渣男为什么分手,他永远会说是性格不合。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老王站在那辆车面前,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不买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他突然想明白了,他想买的不是这辆车,而是买这辆车时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

但那个自己,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这车到底能不能买?

废话,都分析到这份上了,当然是劝你别买,然后我偷偷去买了。

开玩笑的,我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所有人都追求最优解的时代,还愿意为了一点点纯粹的热爱和不理智的冲动去买单的人,本身就是一件很摇滚的事情。

这跟车没关系,这跟活着有关系。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