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三轮载重迷局:3万2买来200公斤,房车梦碎谁之过?
吴女士的摩旅梦始于淘宝页面上一行醒目的广告——“载重3吨,川藏线畅行无忧”。她分两笔支付了3.2万元,定制了一辆“特供版”农用电三轮,计划改装成移动房车。车轮转动时,追晚霞的自由似乎触手可及。
但现实是冰冷的钢印。
8月15日,卡车卸下的庞然大物铭牌上,“合法载质量200kg” 像一盆冷水浇下。200公斤?连两个成年人的体重都勉强支撑,更别提水箱、房箱和折叠床。商家曾拍胸脯保证的“3吨载重”,此刻变成一句荒谬的谎言。她申请淘宝七天无理由退货。系统秒拒。理由刺眼:“特殊定制商品不支持退换” 。
■ 当“无理由退货”撞上“文字游戏”
记者暗访时,商家仍在鼓吹“载重3吨”。直到被质问法定参数,才改口:“那是极限测试!不是法定载重!”
更荒诞的还在后头。这家店铺竟是未工商登记的“个人店”,保证金仅6200元——不足车价的零头。若店铺跑路,吴女士的维权将沉入泥潭。
法律的天平本应倾向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白纸黑字:网购商品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但“定制品”除外。商家钻的正是这个空子。他们通过微信引导吴女士“分两笔支付”,制造“特殊定制”痕迹。平台算法捕捉到关键词,自动关上退货大门。
■ 铭牌不会说谎,但维权之路布满荆棘
律师付建点破核心问题:虚假宣传已涉嫌违法。
将200公斤虚标为3吨?这是15倍的数据欺诈!若车辆实际参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商家更可能违反《产品质量法》。更讽刺的是,“个人销售免登记”的豁免条款,本为方便农民卖自产蔬菜设立。而3.2万元的高价工业品交易?显然超出“零星小额”范畴。
吴女士的院子里,电三轮积了灰。
她握紧证据:聊天记录里商家的承诺。铭牌照片。续航缩水的记录。但平台客服的回复仍在“踢皮球”。
■ 给所有网购大件者的警示灯
1.拆箱先验“身份证”
车辆铭牌、电器能效标签、3C认证——这些钢印参数比任何广告词更真实。立即核对!若不符?镜头对准。这是铁证。
2.警惕“绕过平台”交易
微信转账?分笔支付?线下交易?全是风险黑洞。平台聊天记录才是维权依据。一句“微信说的”?平台无权调证。
3.保证金=商家抗风险能力
买万元商品前,点开店铺资质页。未登记个人店?保证金不足万元?慎碰!这类店铺随时可能“蒸发”。
4.维权双线作战
平台申诉只是起点。同步拨打12315,提交虚假宣传证据。若调解失败?律师函和诉讼是终极武器。记住:退货运费该商家承担?质量问题!
那辆电三轮的钢印数字,照见一场荒诞的消费折叠。
3吨幻想压缩成200公斤的现实。自由远行的车轮,还未启程就被数据谎言焊死在起点。吴女士的房车梦,成了电商荒野里的一声警笛——
“网购大件,多看铭牌,少听故事。”
(此刻,她的投诉正躺在淘宝专员待办列表第147页。而窗外?晚霞又一次烧红了天际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