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抖音处置攻击理想车主账号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解气,而是后背发凉——那些凌晨三点还在批量上传的“理想车主乱停车”视频,像不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数字猎巫?想象一下,你刚花几十万买了辆车,突然全网都在刷屏说你们这拨人素质差、乱占道,连出门停个车都怕被路人指指点点。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污名化攻击,根本不是普通网友吐槽,分明是流水线作业的黑公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最讽刺的是攻击者的套路:同一时段密集发布文案雷同的视频,连标题都像复制粘贴的《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这操作简直把“有组织”三个字贴脑门上了。更魔幻的是连凌晨0点到7点这种人类正常睡觉的时间段,某个平台都能冒出45条同款视频——你说这是自发行为?鬼才信。背后那些接单刷屏的水军,怕是比外卖骑手还拼。
车企间的黑公关大战早不是秘密。理想CEO李想直接点破“每次新车发布都来一轮”,从L9被咒倒闭到MEGA被恶意P图,这次i8刚上市又撞上乐道L90,时间线卡得比偶像剧还准。同行蔚来赶紧撇清关系,但悬赏500万抓水军的比亚迪、开价10万征集线索的鸿蒙智行,哪个不是被黑出经验的老战士? 当抹黑成本远低于技术研发成本时,某些企业的手自然就脏了。
抖音这次处置算及时止损,封禁恶搞视频、营销号、假封禁头像等操作也算对症下药。但深想一层,平台算法是不是无形中当了帮凶?那些极端化、情绪化的攻击言论,往往因高互动被算法优先推荐,形成“骂得越狠流量越大”的恶性循环。上海女子打赏骑手被网暴时,平台把“善良这么廉价”的恶评顶上热门,理性声音反而沉底——同样的剧本,换了个主角又在重演。
要破这个局,不能光靠事后删帖。国家网信办五月刚启动“清朗·整治涉企黑嘴”行动,要求平台建预警机制;抖音自己也推了“一键防暴”功能,能屏蔽搜索和陌生私信。但比技术更关键的是改变“流量即正义”的底层逻辑——当点赞量决定内容生死时,平台真舍得把那些带血的爆款视频拉黑吗?
理想车主们真正要的,不是封几个账号的解气,而是下次开车出门时,不必因车标承受莫须有的集体审判。毕竟当恶意能精准投放给特定群体时,今天可以是“理想车主乱停车”,明天就能是“用某手机的都崇洋媚外”——这把火,终究会烧到每个人头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