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广州番禺那边谈生意,许多人问我:哎你那边违停容易中招吗?其实这几年广东的交通管理变化不小。有次茶余饭后在楼下停车场,刘师傅叉着腰随口念叨,半年一次头回的轻微违法,有时候可以“警告了事”,省了不少麻烦。不过实情里头比想象的绕一点。
通常来说,像压线、不打灯并线、禁鸣区按下喇叭……这些常见的小错误,第一次碰上,只要半年里没类似纪录,就能碰到“0元0分”的警告条。当时我还半信半疑,专门问了黄警官,他呵呵一笑,“兄弟,别以为没人查,警告也要处理,别漏了。”记住,警告罚单不用交钱,但你不理它,年检的时候保证让你头大。
群里头都说,抓紧时间APP里点几下,把违法处理了,免得以后给自己添堵。尤其老李分享的遭遇挺有戏——他前后脚违了两次,第一回镇定处理掉,第二回直接罚款记分,骂骂咧咧半年都没缓过来。
不过师傅们总会抛来一句:“别以为啥都能蒙混过关。”比如说酒驾、超载、严重超速啥的,直接顶额处罚,撞见了谁也挡不住。那回新手司机小陈,夜里高速停车,结果直接吊销驾照,连警告资格都白搭了。
还有几个比较冷门的,像车门没关好跑起来、贴广告挡住后视镜,只要没发生事故,警察叔叔大多睁只眼闭只眼,连“首违警告”机会都不占。小区群里张姨就碰上过这样事,放了心,心说要不是有政策,自己车检直接黄了。
很多人还是搞不懂细节。啥叫半年内“首次”违法?就是从处理时间起往前算半年;要么就是类似违章都处理清了,新的一次才算“首次”。哪怕只差一天,也得老老实实交罚款。光这一点,让不少老司机都掉过坑。
说起来有人吐槽,免罚又不是天天有,倒是提醒自己小心点更靠谱。毕竟隔壁佛山那边的路窄车多,一点小失误就被摄像头拍下来,结果,一年下来冤枉钱还是蛮多。师傅说,别比配置,那些带自动刹车的高配车都TM躲不过抓拍!
说起养护,有次到厂子里换机油,维修师傅无意中说起,这些小政策其实每年都有人搞错。“喔,警告不是不用理,APP处理一下,确认完了,年检才不给你穿小鞋。”师傅的江浙口音一夹,透着点不耐烦。
另外,新买的国产品牌智能车,什么违章停车、车道偏离警示都有提醒,但该罚的一样没少。顺德老车友说,新功能再多,路口闯红灯的事故该有还在报。可别拿免罚政策当侥幸心理的护身符。
查了一下,政策最底层的文件是《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还有公安厅专门的首违警告清单,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老家亲戚还觉得新鲜,说算是留个情面。可开了十几年的老司机都晓得,该走流程得走流程,别试图钻空子。
讲真,谁都不愿交冤枉钱,可这车子开着,真碰上警告条,哪怕是0元0分那种,也别偷懒。老陈就因为杂事拖着,年检时愁眉苦脸赶着处理违章,折腾半天赶不上生意,白耽误一整天,最后还得朋友帮忙。
道上开的久了,什么奇葩事都碰上。有段时间,广州这边有车主传私钥能消除首违记录,结果被交警抓典型。政策总归是照顾粗心大意的,别太把机会当本事。你要真摊上事儿,不光罚款,可能分分钟失了保险理赔资格。
至于消息来源,有的是警队宣传册上的,有的是微信群里交警截的图,更多还是老江湖口口相传。每次遇到稀奇古怪的违章,群里总能聊出花儿来。如今用车的人多,闹心事不断,图省心还得自己多留神。
等哪天免罚变二手车故事,估计又多几段茶余饭后的调侃——到那会儿,上班路上说不准旁边司机笑着嘿一句:“你那首违警告,是今年头回,还是上回忘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