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来势汹汹:续航破千,但成本高到吓人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开着新能源汽车出门,还没跑多远呢,电量就告急了,满世界找充电桩,那叫一个心累。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可动力电池这个“心脏”却快到性能极限了。这时候,全固态电池就像一颗“超级新星”,带着满满的希望闯进了大家的视野,2025年,它的发展更是像坐上了火箭,一路狂飙!

固态电池来势汹汹:续航破千,但成本高到吓人-有驾

巨头扎堆,固态电池赛道热闹非凡

2024年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就放话了,把固态电池列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他说全固态电池现在正处在核心技术突破和验证阶段,未来2 - 3年有望小批量上车。整车厂都投资了,传统电池企业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电池行业的新势力也想靠固态电池这个新赛道重塑产业格局。

这不,车企和电池巨头们都坐不住了,纷纷下场“跑马圈地”。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路线,都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了,还把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到超1000人;太蓝新能源提出了“4321”固态电池减材制造理念;国轩高科全固态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也启动了;容百科技固态电解质业务聚焦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处于吨级验证阶段,年内还要完成材料定型。

国际巨头也不甘落后。丰田计划最早2027年推出首款搭载量产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车型;三星SDI的固态电池技术聚焦硫化物路线,2027年要实现量产;奔驰搭载全新固态电池的测试车都开启道路试验了。

固态电池来势汹汹:续航破千,但成本高到吓人-有驾

技术突破,续航里程大跨越

10月初,人民日报传来好消息,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重的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现在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行业预测,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2030年就能实现量产化应用。

在实际应用端,车企们也没闲着。10月20日,东风汽车发文说,已经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固态电池供应链体系,掌握了电解质、隔膜、原位固化等核心技术,形成了240Wh/kg、350Wh/kg固态电池产品,最高续航里程成功突破1000公里。长安汽车今年要首发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2026年规模化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指标大概是400Wh/kg,上车后续航大约1500公里,安全性比现在最安全的液态电池还要提高70%。吉利计划2026年量产搭载400Wh/kg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新一代全固态电池今年底量产装车,2027年“光启电池”正式落地;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固态电池在昊铂车型上搭载。据不完全统计,奇瑞、吉利、上汽、广汽、比亚迪、东风等头部传统整车厂都下场布局固态电池了。

固态电池来势汹汹:续航破千,但成本高到吓人-有驾

成本高昂,固态电池的“拦路虎”

从理论上来说,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比起来,优势那可太明显了。车百智库的调研报告指出,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快到上限了,也就350Wh/kg左右,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充电速度还更快。而且,固态电池安全性更好,解决了液态电池易燃的问题。这也是全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的关键因素。

但是,固态电池想要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商用化,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成本问题就是最大的“拦路虎”。贝特瑞集团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成林说,全固态电芯成本达到5元/Wh,是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0.5元 - 0.55元/Wh的10倍左右。以80kWh的电池包为例,固态电池电芯成本高达40万元左右,液态电池才4万 - 4.4万元,这差距可太大了。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也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潜力巨大,但目前成本是液态电池的5 - 10倍,量产还面临材料、工艺、产业链等多重挑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均价为15.8万元,固态电池多出来的成本,都能买两辆新能源车还有结余。

固态电池来势汹汹:续航破千,但成本高到吓人-有驾

运行压力,固态电池的技术难点

运行压力要求也是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差异显著,且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难点。全固态电芯采用固态电解质,像硫化物、氧化物这些,离子传导效率对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接触紧密程度要求极高。所以,全固态电芯运行时得维持兆帕级(MPa)的压力环境,这可是“硬性门槛”。

再看看液态电池,因为电解质是液态电解液,流动性好,不用额外施加压力就能实现稳定的离子传导,对外部压力几乎没特殊要求。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的标准难题

前面说了,全固态电池有多条技术路线,目前行业内还没形成统一标准与共识。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路线、聚合物路线,各有各的优势,但也都有明显的弊端。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就直言,一些车企过度宣传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这是在误导公众和投资者。他说所谓的2025年要大规模应用固态电池,这话不负责任。目前所谓的“固态电池”多数是半固态或准固态,还是含有一定比例的液态电解质,和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有本质区别。

固态电池的发展真是让人又期待又担忧。期待的是它那超强的性能和巨大的潜力,担忧的是成本和技术难题。不过,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说不定哪天这些问题就都被解决了。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固态电池到底能不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心脏”,带领咱们走向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与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行业动态参考。文中涉及的技术参数、企业规划及专家观点均来源于权威媒体报道及机构公开资料,但因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具体实施进度可能因市场环境、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变化。部分数据为估算值,实际应用效果以企业最终发布信息为准。读者应结合自身需求审慎判断,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技术指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