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15万级燃油轿车市场,合资品牌的优势似乎还挺牢固的。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还是靠那些老牌子积累的用户信任和渠道优势。比如大众朗逸,卖得多是有原因的,修车方便,保值率还算不错。日产轩逸也是一样,价格亲民,油耗表现稳定。
但是,去年我碰到一个朋友,他刚买了一辆吉利星瑞。除了谩骂国产车没品牌不耐用,其实用起来也没啥大问题。这车在某宝上搜一下一大堆配件,价格比合资品牌便宜不少。我的朋友说,修修补补也不怕,反正这车容易修嘛。(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翻了下这车的数据:长宽高分别是4825×1869×1469毫米,轴距2800毫米。你说大不大?确实大。虽然不是拉风的SUV,但坐在里面的人都觉得空间宽敞得很。尤其是我亲眼看到一个二米高的胖子,坐在后排都还挺舒服。这轴距确实是优势,坐三个人都不拥挤。其实我还蛮想知道,像这种车空间用料是怎么做到的,毕竟别的车可以做到1300升后备箱,星瑞也确实能达到500L。你们猜猜,这个空间是用多厚的隔板 + 多省料拼出来的?
再说中控配置。全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屏,操作起来顺滑得不行。我记得我朋友说:你别看我这车便宜,这屏真好用,比起那些拼了命追亮度高、酷炫动画的合资车,它是真的实用。我还发现芯片用的是高通8155,这玩意就是手机芯片级别的高端了。这个搭载Flyme Auto的系统,反应比我用苹果手机都快,还真挺出乎意料。
配置不只靠硬件。动力我也是很关心。新款星瑞的1.5T和2.0T都动了心思。1.5T的133千瓦,290牛·米,基本就能满足日常需求。传动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开起来挺顺的,起步不肉,短途提速还算稳当。我的朋友说:我之前开过别的国产车,挂个挡就卡住了。这个嘛,基本不用担心掉链子。他又补充:你售后还是得看服务。
说到动力,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新款的2.0T换了新型号发动机,输出提升了大概25千瓦,扭矩也多了50牛·米。零百加速6.5秒,跟某些A级SUV差不多快。对面有个开豪华品牌A的哥们听了,还笑:这个提速在同价位里,算挺猛的。我心里暗自琢磨,这车的燃油经济性怎么样?用心算一下,百公里油耗估计6-7升左右。要是多跑高速,可能还能更少。
关于这车,心里也有点隐隐的担忧。你们觉得,这样的配置能保证用个三五年?我估算,保值率可能不会太高,可能不到50%左右。因为国产车的品牌认知还不够高,而我能想到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品牌还没完全建立,二手市场还不成熟。第二个,是贴牌工厂的客户群体更喜欢试错——用几年换新款,这样一来,二手市场就掉得更快。
对了,我还记得朋友说过一句话:国产车虽然便宜,维修方便,但硬件拼料的部分,可能在用个五六年后,会出点问题。我自己有时候也琢磨,核心零部件是不是像大厂出品的那样耐用?毕竟,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耐用度官网上都挺难验证的。大概是因为我不敢太相信,毕竟那些数据背后,都含有‘估算’。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样一看,星瑞似乎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性价比孝子。讲真,像我平时开车,最怕那种车贫,就是花了不少钱还没享受几天轮到修。这个车的配置,和价格区间里的合资车比,还算过得去。只是,你们觉得,国产品牌的颜值和老车主的信任是不是还差点意思?
最后想问一句:你们会不会考虑买国产车?或者,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省钱和面子还得多努力点?这个市场的味道,可能还会变。你猜,下一步国产品牌会不会用更高端的芯片?还是加大空间?反正我心里一个小想法:只是这个市场,现在还像个羊群,谁都想领头,但真正能持续领跑的人,还不一定出现。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