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货车搞运输的谁不头疼?油价涨得比车速还快,保养一次耽误两天活儿,新能源车又怕续航不够半路趴窝。前两天刷到条新闻,上汽商用车居然实现“五连涨”了,1-9月卖了18.7万辆,评论区里卡友们直接炸锅——“我家跃进轻卡跑城配,百公里油耗比同行少2个,一个月省出两千油钱”“大通大拿EV拉冷链,零下10度续航还能跑300多公里,再也不用半夜找充电桩”。
说实话我当时都惊了,商用车行业这两年卷成什么样了?传统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车换壳比翻书还快,上汽商用车凭啥能逆势连涨?直到我表哥拍着他那辆开了半年的大通大拿V1说“上次拉建材跑川藏线,同车队的车要么油耗高得心疼,要么爬坡没劲,就我这车上山下海都稳,保养还能上门服务不耽误活儿”,我才有点懂了——卡友们买车,终究图个能赚钱、少麻烦。
你记不记得那次帮舅舅拉货?去年冬天他借了辆小品牌轻卡去城郊送生鲜,结果走一半车抛锚了,零下十几度在路边等救援等了三个小时,一车厢菜全冻坏了。后来舅舅换了辆跃进新能源轻卡,他跟我说“现在跑一趟城郊来回200公里,电费才30块,比油车省80多,而且4S店每周都上门检查电池,再也不怕半路掉链子”。那时候我才发现,商用车的“靠谱”,就是拉货不耽误事,成本还得低。
网友说上汽商用车是“商用车卷王”,这话真没毛病。以前说起商用车,大家都觉得是“傻大黑粗”,结果上汽大通直接搞出个Euro NCAP铂金安全评级的大拿V1,车身73%都是高强度钢。我有个开物流公司的朋友,去年批量买了20辆,他说“半年多了,除了正常保养没进过修理厂,司机们都说开着比以前的车稳当,安全感爆棚”。
不过也不是没槽点,我邻居王叔刚提跃进大拿T2那阵,天天跟我抱怨“智能屏操作太复杂,不如机械按键来得快”。结果没过一个月,厂家就派技术员上门升级系统,把常用功能都加到了快捷栏,现在他逢人就夸“这服务比4S店还贴心,真把咱们卡友的需求当回事”。你看,现在的商用车企不只是卖车,更得会“懂用户”,上汽这手操作,直接把“商用车没服务”的刻板印象打破了。
我有个野路子,判断商用车好不好用,就去物流园蹲三天。上次在城郊物流园,我问了十个开大通和跃进的司机,有八个都说“油耗/电耗比同级别车低10%-15%”,还有个拉家具的师傅说“他那辆新途V80 9AT版,满载爬坡不用减档,变速箱平顺得很,开一天腰都不酸了”。反观有些品牌的车,司机们吐槽“保养一次得花一千多,还总推销没用的项目”,对比下来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之前刷到个视频,有个博主实测大通大拿EV的续航,拉着1.5吨货物跑高速,开着空调居然跑了320公里,比厂家标注的还多20公里。网友评论“这哪是新能源车,简直是‘创富神器’,跑长途再也不用焦虑续航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上汽商用车的电池经过436项极限测试,密封和抗冲击性比国标严三倍。难怪有卡友说“买上汽商用车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能多跑两趟活儿,多赚点钱”。
说到赚钱,我昨天帮表哥去给货车做保养,居然发现上汽有“透明车间”系统,在休息区就能看到保养进度,换的机油型号、滤芯品牌都一目了然。技师还跟我说“您这台车跑了5万公里,刹车片还能再跑2万公里,不用提前换”,全程没推销任何附加项目。对比我之前陪朋友去保养某品牌商用车,光“发动机清洗”就花了800块,后来才知道根本没必要,瞬间觉得上汽这服务也太实在了。
有个开传统燃油轻卡的卡友跟我抬杠,说“新能源车都是噱头,冬天续航缩水一半,充电还慢”。结果我给他看表哥的大拿EV充电记录,快充40分钟就能从20%充到80%,冬天拉货跑城配一天下来还剩30%电量。他沉默了半天说“早知道当初不买燃油车了,现在油价这么贵,一个月油钱比人家电费多花三千多”。其实新能源转型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卡友的真问题,上汽这波显然是摸到了痛点。
网友还扒出个冷知识,上汽商用车的“铃驹生态”居然能帮卡友找货源!我舅舅就通过“货源通”接到了好几单长途运输,他说“以前找活儿全靠中介,抽成10%不说,还容易被坑。现在平台直接对接货主,钱赚得明白,活儿也稳定”。这两年卡友们都抱怨“活儿难接、钱难赚”,上汽居然把车和货源都打通了,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帮卡友搭建了个创富平台。
我有个亲戚在上汽商用车供应商上班,他说“上汽对零部件要求能把人逼疯,一个轮胎螺丝都要经过三次质检,重量差0.5克都不行”。之前福耀玻璃为了给上汽供货,专门升级了生产线,现在成了商用车玻璃的龙头。现在上汽商用车有上千家供应商,光物流园就带动了上万个就业岗位,这哪是造车,简直是在搭建一个商用车生态帝国。
结果第3天就摆烂了,我表哥拉着一车水果去外地,半路上轮胎被扎了,他打电话给上汽救援,人家半小时就到了,还带了备胎和工具,换完胎没收一分钱。表哥说“要是换以前的车,救援至少得等两小时,还得花几百块服务费,这车买得值”。对比我朋友开某品牌商用车,上次在高速上抛锚,救援等了五个小时,水果都烂了一半,我突然明白上汽商用车“五连涨”不是偶然——是靠能赚钱、少麻烦,更是靠这种“关键时刻能顶上”的底气。
现在商用车行业都说“存量博弈”,有些品牌天天搞降价促销,却没人管卡友的油耗和保养成本。但上汽商用车好像从来没跟风,反而闷头搞研发,什么柴油超级混动底盘续航超1000公里,星栈平台皮卡能爬山能涉水,一个个黑科技往外冒。有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靠低价抢市场,是靠解决卡友的真痛点说话”。
前阵子上汽大通在欧洲发布了iEV12纯电公交,网上又开始唱衰“中国商用车出海就是低价倾销”。结果比利时车展上,当地公交公司直接订了50辆,还说“上汽的电池技术比欧洲本土品牌还靠谱,续航和安全性都更优”。这波反向出海真的太提气了,以前都是我们买欧洲商用车,现在中国智造的商用车能卖到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实力”。
还有更绝的,上汽商用车居然把渠道铺到了县城!我老家县城去年开了家上汽大通4S店,舅舅说“以前保养得跑一百多公里去市区,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还能上门取送车,太方便了”。有县城卡友说“以前买大品牌商用车怕售后跟不上,现在上汽直接把服务站开到村里,再也不用愁保养维修了”。你看,不是商用车企不懂下沉市场,是有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了解卡友的难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汽商用车“五连涨”靠的是什么?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也不是靠降价抢来的,是靠百公里省2个油的跃进轻卡,是靠续航不虚标的大通大拿EV,是靠不推销的透明保养,是靠能找货源的铃驹生态。就像表哥说的“卡友买车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能拉货、能赚钱,上汽刚好懂这点”。
现在上汽商用车还在往全球市场冲,有人说“下一个目标是年销50万辆”,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们能不能把这种“懂卡友”的劲儿延续下去。毕竟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能沉下心来解决用户真痛点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或许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上汽商用车跑在全世界的公路上,会看到更多卡友靠着这些“创富神器”过上好日子。但无论怎么变,只要那份“帮卡友赚钱”的初心还在,“五连涨”只是开始,下一个“十连涨”或许也不远了。你说呢?(文中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