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展厅看车,突然心里就泛起了个想法。市场上新车打拳的套路都差不多,最常见的还是那些越拉越长、越座越多、配置堆叠得高得不行的车。你知道,5米多长的大车,坐满6座,还搭载1.5T增程,听着挺猛的。
我刚才看了下参数:纯电续航220公里,综合续航能到1400公里左右。对比去年那批数据,续航数字还算合理——220km的纯电,距离也不算虚标。去年我调研过有个车型,宣称250公里纯电续航,实际用起来也就150km,油都在外面炖着呢。这个差距,一方面是供应链的杰作,另一方面是车企为了看起来有续航牌,偏偏又不愿意在成本上做大幅投入。
这个220公里算不上什么爆点,但在这个价位,能做到实用。
但是,我在想,真正能引起市场注意的,是它的那些巧妙配置——比如全系标配的伯牙之音23扬声器,还在高配车上配激光雷达(momenta智驾方案)。你说,靠声场吸引人,还是靠自动驾驶引爆?这得看车企怎么平衡。
目前这个价位,19.99万到26.49万预售,实际上我觉得还算合理。可几年内L3自动驾驶预计要推开了,好多车企顶配才配200算力的L3。这车标配激光雷达(车上至少有个感知层),是不是意味着它未来可以升级?还是说,就算把激光雷达装好,也吃不掉这车的算力短板?
说到算力,我有个猜测:这可能是个开个好玩的方案,硬件摆在那里,软件可能还没到位,不然为什么不把算力拉高点?这都猜着玩,没有确切信息。
那它能成为爆款吗?这个问题挺复杂。毕竟,把一辆车五米多长、六座、1.5T增程的,卖到这个价位——尤其是它的竞争对手都在硬撕的情况下——到底够不够吸粉?
我突然想到,市面上有辆奇瑞T10,定价偏高,导致它的兄弟T11销量一直下滑。T10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提前降低价格,给T11腾出空间。两个车型都艰难,根本没有爆款的苗头。
再看那个20万左右的新能源车,百公里加速9.3秒,实际用起来,油耗还不能低到哪去——估算一下,281马力的电机,能跑几公里?用不了多久,我感觉,续航160公里(WLTC)都算奢望。纯电那点续航,还不如手动折腾,自行车都方便。
但这里头的潜规则其实挺多的。 很多车企为了控制成本,不敢做大电池——小油箱+大电池都算合理,毕竟,成本差几千块钱,能不用就不用。这不,增程车型虽然续航牛逼,但纯电部分,靠便宜续航指标为噱头,实际上撑不了几天的城市通勤。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的第三排确实短——气帘到不了第三排,座椅高度也不符合成年人大多的坐姿惯。你说,车这么大,座椅还那么低,也真奇怪。就是为了追求六座设计嘛,但实际体验感很差。
中控那些实体按键的布局,我觉得一般。操作不顺手,可能是我对触屏掌控的期待太高,但难免会觉得——这不是要做细节控的人生大事吗?其他方面倒还算可以,配置还算丰富,但讲真,价格和性能的匹配,还是有点走钢丝。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挺疑问的是,现在的自动驾驶,放在这种大车里,能实用到哪去?比理想ONE的小电池还要难用——推沟里可能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底盘。
有人告诉我:车底盘都推到推沟里,根本就是个摆设。我也觉得,很多车除了承载外,底盘的调校完全不匹配它的长度和重量。你去试试,那些推沟车,刹车、转向、悬挂,摸着都不像稳挂得住的料。
反正市场也有些乱象—— 你会发现,零跑、秦、极氪、这些品牌,不断推出新车型,可实际上,真正有人买的,还真不多。说白了,买车就像买房:价格合理、配置到位,才会有人心甘情愿掏钱。
我觉得,未来它是不是会变爆款,还得看用户口味。新一代年轻人喜欢技术多、配置全,但如果续航不靠谱,还是得打折。尤其是大车,要考虑到家用场景,空间够不够用,又不能太耗油。
突然想到:是不是有点盲目乐观了?续航1400公里这个目标,可能比我想象中的靠谱一些,但电池虚标也不是没可能。毕竟,很多车企都在报大头,实际可能差个20%都不奇怪。
对了,你怎么看?这种价位和配置都还行,但能不能真正引爆市场,其实心里还是没底。要是这个车能在市场上有点生机,我都挺期待的——毕竟,买车的人,大多就是因为实用和体验。
只可惜,那个激光雷达还是高配专属,普通版本,算力撑死了。是不是意味着差异化的种子还没长出来。
这个行业,变得真快。一直在追赶的,可能下一秒就会被新玩法扔到旁边。真要问我,未来的爆款标签,会是谁的?我还真不能百分百说。
你还会继续关注这类景气看点车型吗?我倒是挺想知道,哪款车能给我惊喜一下。这个市场,就像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断推陈出新,谁都在拼走心程度。
也许,明年L3多要实行了,配个一块的算力还不足够。车要智能化,成本还不能太高,真不知道这些高配激光雷达是不是未来创业赢家。
到还是那句话——这些车能火起来,除了配置、价格和续航,还得看用车体验——比如那个六人座,装的不是情怀,是真实需求。
我决定暂时不去踩点全部细节。但总觉得,市场上,爆款还是那几款?还是要看买车人的心,走到哪,都有人在问:这车,到底值不值?这点,真难一句话说清。
你觉得,这类硬核大7座车型,未来还会有人买单吗?它们的零售压力很大——如果没个特别抓人眼球的卖点,价格再虚,终究会被价格战打败。
顺便问一句:你觉得,车企在配置堆叠、性能堆得太满后,会不会越堆越难用?我总是觉得,有时候哪里才是真正要追求的。
(对了,要不要我给你列个表格,把这车跟同价位的几款对比一番?那样更直观。)
反正,现在市场那么多看似良心的车型,最后还得靠用车的实际感受去筛选,谁都别想操控、续航全都兼顾到。于是,我才更相信——别厚望,一切都要用心体验。
好了,就说到这吧——反正车市就像个迷宫,走进去很有趣,但出来时,总得留个悬念。
你觉得,一辆大尺寸、配置堆得满满的车,未来真正能站稳脚跟的,是不是得带点人情味会更吃香?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