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7狂降40多万,奔驰EQS轻松砍下35万,这场纯电车的价格雪崩已让豪华品牌风光不再

你能想象吗? 一辆百万级的宝马i7,现在直接降价40多万;原本高高在上的奔驰EQS,一口气优惠35万;就连宝马i3这样的热门车型,也降了15万以上。 这不是做梦,而是2025年纯电车市场的真实写照。

这场降价潮席卷了从豪华品牌到国产车的每一个角落,最高降幅达到49%,几乎腰斩。

宝马i7狂降40多万,奔驰EQS轻松砍下35万,这场纯电车的价格雪崩已让豪华品牌风光不再-有驾
01 豪华品牌成为降价重灾区,德系三强集体“跳水”

看看这份降价榜单,奔驰EQA降幅50%,优惠16.1万元;宝马i7降幅47%,降价40.81万元;奥迪Q4 e-tron降价11.39万元。 德系三强几乎包揽了降价榜前十名,这在燃油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宝马iX降幅45%,降价33.61万元后入门价格降至74万元区间;奔驰EQS降幅40%,降价35万元;奥迪RS e-tron GT也有39%的降幅,优惠金额高达49.28万元。 这些数字看起来像是清仓大甩卖,而不是豪华品牌应有的定价策略。

更为惊人的是,这些降价并非短期促销,而是彻底的价格体系重构。 宝马i3降了17.6万元,现在30万左右就能拿下;奔驰EQB降价16万元,几乎打了六折;奥迪Q2L e-tron降幅45%,入门门槛大幅降低。

就连刚上市不久的新车也难逃降价命运。 马自达EZ-6上市即降价20%,启辰D60 EV同样如此。 这暴露出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严重焦虑——产品竞争力不足,只能靠降价求生。

02 国产新能源阵营全面反击,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

面对豪华品牌的价格攻势,国产车企并没有坐以待毙。 蔚来全系车型降价10.8万元,ET5、ET5T、ES6等车型降幅高达36%。 作为国产高端品牌的代表,蔚来这一降直接与宝马i3、奥迪Q4 e-tron形成正面竞争。

乐道L60作为蔚来新推出的子品牌车型,上市就降价8.6万元。 比亚迪秦PLUS EV降价5万元,降幅28%;AION S降价4万元,降幅29%。 在更亲民的市场区间,国产电动车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微型电动车市场同样价格松动。 长安Lumin降价后进入3万元区间,吉利熊猫也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 虽然相比高端市场,入门级车型降幅较小(普遍控制在25%以下),但这主要是因为本身利润较薄,下调空间有限。

国产阵营中,比亚迪通过发布智能化战略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至7万元,这一策略加剧了市场竞争。 小鹏P7降价6.5万元,降幅22%;极狐考拉降价3.7万元,降幅27%。 国产车不仅在降价,更在提升配置,双向挤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

宝马i7狂降40多万,奔驰EQS轻松砍下35万,这场纯电车的价格雪崩已让豪华品牌风光不再-有驾

03 价格战背后的驱动因素,产业链各环节全面承压

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为这轮降价潮提供了基础。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一年多时间里下跌了65%,直接拉低了电动车的制造成本。 作为占据整车成本约40%的核心部件,电池价格的下降让车企有了降价空间。

充电桩公司的运营压力也在增大,低频用户占比超过40%,整个产业链都在承压。 车险保单量同比下降明显,反映出整个行业的景气度面临挑战。

政策层面也在推动价格变动。 国家报废更新补贴、置换补贴及新能源购置税免税政策合计释放4000亿元红利,刺激车企以降价抢占份额。 特别是报废更新补贴可覆盖500万辆车辆,置换补贴刺激1000万辆消费。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更是直接原因。 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5.6%暴跌至2024年的27.5%,被迫以价换量。 而自主品牌渗透率高达60.6%,头部企业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挤压二线品牌生存空间。

技术迭代加速也在推波助澜。 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新技术快速普及,使得旧款车型竞争力骤降。 有产品经理透露:“老款车型每多卖一个月,就会损失5%的市场份额。 ”这种压力迫使车企加快清仓速度。

宝马i7狂降40多万,奔驰EQS轻松砍下35万,这场纯电车的价格雪崩已让豪华品牌风光不再-有驾

04 消费者应对策略,不同预算的购车选择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价格调整,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对于预算在2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现在确实是入手豪华品牌的好时机。 宝马iX优惠后仅40万出头,奔驰EQA降至20万左右,这些价格在燃油车时代只能买到中型车。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大幅降价的车型往往存在技术更新慢、续航里程一般、智能化配置落后等问题。 有消费者反映,购买了奔驰电动车后出现机械故障频发的情况。 豪华品牌的品质神话在电动车上似乎并不完全适用。

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市场,国产车展现出明显优势。 比亚迪秦PLUS EV降价后仅10万出头,续航超过400公里,配置丰富;大众ID.3降价33%后进入11万元区间。 这一价格带的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国产车在这方面表现更佳。

对于10万元以下的入门级消费者,长安Lumin、吉利熊猫等微型电动车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车型降价后价格更为亲民,虽然续航在200公里左右,但满足城市通勤需求绰绰有余。

购车时机也很有讲究。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是“价格战最激烈的一年”,但不同时间段优惠力度可能有所不同。 销售旺季和季度末往往是降价最猛的时候,这时候购车可能获得更大优惠。

宝马i7狂降40多万,奔驰EQS轻松砍下35万,这场纯电车的价格雪崩已让豪华品牌风光不再-有驾

05 行业洗牌加速,市场格局重构

这场价格战正在重塑整个纯电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豪华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与国产车正面竞争。 宝马iX1降价13.5万元后进入30万元区间,直接与蔚来ET5、比亚迪汉等车型形成竞争。

合资品牌的处境更为艰难。 大众ID.7 VIZZION上市不到半年就给出4万优惠,丰田bZ3推出“油电同价”策略。 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有经销商表示:“现在每天进店客户不少,但真正下单的不足三成,大家都在等更大幅度的优惠。 ”

国产阵营内部也在分化。 头部企业如比亚迪、蔚来等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保持竞争力;二线品牌则面临更大压力,不得不通过更大降价来维持销量。 一些弱势品牌很可能在这轮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经销商层面已经出现抗议现象。 奔驰4S店因为厂家补贴政策导致亏本,集体抗议的事情上了热搜。 厂家直营模式、智能配置升级、供应链优化等新玩法全都在试,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国际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比亚迪改道去东盟卖车,避开美国那边的政策限制。 欧洲二手豪车开始往中国倒灌,二手车商成了这个产业链里的暗中推手。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变化正在产生全球性影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