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在10月22号那天,长城汽车搞了个大动作——他们的Hi4混动技术拿下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拿的奖,而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认可的汽车圈最权威的奖项。你要问这技术牛在哪?咱往下慢慢唠。
要说中国汽车这些年的发展,真是一把辛酸泪。燃油车那会儿,咱们就是个跟屁虫的角色,动力系统、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哪样不得看人家脸色?想用点好技术,要么花大价钱买授权,要么就自己照着抄,在国际上压根没啥话语权。这种日子过得憋屈不憋屈?
新能源这条赛道开启之后,机会来了。中国车企终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可问题来了——要想真正实现领跑,光靠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可不行,得有自己的硬家伙。长城汽车的Hi4技术,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横空出世的。
咱先说说以前中国车企在混动技术上遇到的难题。第一个坎儿就是技术路线被人家卡得死死的。国外那些大厂把单电机串并联、单挡混动这些主流架构牢牢攥在手里,咱们只能在人家铺好的路上修修补补,想突破?门儿都没有。你说双电机串并联能不能搞四驱?以前业内的说法是不行,这就是个技术瓶颈。硬派越野想搞混动?对不起,没方案。
第二个麻烦是核心性能有短板。大排量发动机要么动力猛但喝油厉害,要么省油但没劲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越野的时候,电池遇到低温就趴窝,防护做不到位还容易出问题。国外虽然有些技术储备,可要么不给你用,要么贵得离谱,搞得国内车型在高端混动、越野混动这些领域一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
说白了,这就是因为咱们缺乏原创技术和关键突破。技术的底层逻辑被别人掌握着,你就算把配置堆得再高,设计做得再花哨,也跳不出人家画的圈子。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做梦去吧。
长城汽车这次玩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继续在别人的技术框架里打转转,而是另起炉灶,搞出了自己的一套东西。Hi4技术体系从三个方向实现了突破,每一个都是实打实的硬货。
第一个方向是动力系统。前面说了,双电机串并联搞不了四驱,这是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长城Hi4愣是把这个坎儿迈过去了,搞出了全球第一个双电机多挡串并联四驱技术。通过智能扭矩分配和挡位协同,让双电机架构也能实现四驱功能,这一下就把国外的技术封锁给破了。
在这个基础上,Hi4还延伸出了一个技术家族。比如Hi4-T,这是国内第一款单电机9挡并联混动四驱系统,专门填补硬派越野混动领域的空白。以前硬派越野基本都是烧油的,混动技术因为动力响应和脱困能力不够,根本切不进去。Hi4-T用9挡变速加上非解耦四驱设计,既能在城市里零油耗跑,又能在极端路况下脱困,这让中国品牌第一次掌握了混动硬派越野的核心技术。
再说说配套的3.0T发动机。这玩意儿搭载了全球首创的耐高温双VGT增压器和高效燃烧系统,实现了全球最高的工程热效率。以前大排量发动机不是性能强油耗高,就是效率高动力弱,这个老大难问题被长城给解决了。更关键的是,这让咱们不用再依赖国外的增压器技术,算是彻底扬眉吐气了一回。
第二个方向是电池安全。越野场景有多复杂你懂的,高温低温、颠簸磕碰,对电池的要求那是相当苛刻。全球范围内一直缺乏针对越野场景的专用混动电池方案,这块儿就是个空白地带。
长城Hi4瞄准了这个机会,研发出全球第一个越野专用电池包。这个电池包用了高安全电芯、多层防护壳体和智能温控系统,在零下30度到60度的极端温度下都能稳定输出动力,不会低温趴窝,也不会高温衰减。防护能力更是没话说,石块撞击、泥水浸泡都扛得住。经过权威检测,综合安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创新让混动车第一次具备了全天候越野能力,填补了越野专用混动电池的全球技术空白,给新能源越野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
第三个方向是越野性能。传统越野技术靠的是机械硬件和驾驶员的经验,通过性和操控性很难两全,模式选错了还容易出岔子。Hi4用机械创新加智能算法双管齐下,填补了好几项越野技术的空白。
机械这块儿,它首创了底盘升降与反跳解耦的越野悬架技术,通过悬架和车身独立控制,让极致通过性和操控稳定性能够协同工作。以前悬架设计基本是二选一,Hi4让两者都能兼顾。还有国内首创的稳定杆实时断开技术,能根据路况自动切换稳定杆状态,大幅度释放车轮行程,提升复杂地形的脱困能力。
智能这块儿,Hi4研发了全地形智能识别和控制技术,融合大数据模型和AI算法,能精准识别沙漠、岩石、交叉轴等32种越野场景和3种城市场景,识别精度高达99%。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手因为经验不足选错越野模式的问题,让没经验的人也能轻松应对复杂路况。这标志着越野技术从经验驱动进入了智能驱动的新时代,这种智能化越野控制方案在全球还真是头一份。
到现在,Hi4技术体系已经拿到了122件授权发明专利,主导制定了9项国家标准,用系统化创新给中国汽车工业筑起了一道技术护城河。
技术归技术,最终还得看用户能得到啥实惠。Hi4不是单一技术,而是长城汽车围绕省油、好开、安全这几个核心需求,构建起来的全场景技术体系。
目前Hi4产品矩阵形成了五个维度的覆盖。针对中型城市SUV和家庭主力车的Hi4基础版,用三大引擎和9种模式平衡通勤能耗和日常驾驶质感。面向中大型SUV的Hi4性能版,通过更强动力和高阶控制,适合家庭长途出行和高端舒适需求。服务泛越野和城市野营场景的Hi4-Z,凭借功率分流技术和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兼顾户外探险和日常节能。专为强越野设计的Hi4-T,用非解耦四驱加3把硬锁,填补国内混动硬派越野的技术空白。还有延伸到商用车领域的Hi4-G,给物流运输提供高效节能的混动方案。
这种按需定制的思路,打破了新能源汽车“一招鲜吃遍天”的误区。当长城Hi4用全球首创打破混动技术垄断、填补空白重塑动力格局时,它最终落向的就是一个核心——让用户在日常通勤、家庭出游、户外探险等各种场景中,获得更省、更稳、更安心的体验。
从加不起油的焦虑,到冬天趴窝的担忧,从越野不敢试的犹豫,到买不起四驱的无奈,这些用户痛点都被Hi4的技术创新精准击中并化解了。Hi4把技术领先转化成了普通人能摸得着、用得上的生活便利。
说到增程技术,市面上一度很火,很多车企一窝蜂上,但长城汽车坚持走自己的路。其实增程本质上就是Hi4里的串联模式,也就是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但Hi4额外增加了发动机直驱模式。这可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针对实际使用场景做的优化。
比如在高速路等中高速巡航场景,发动机直驱比发动机发电加电机驱动的增程模式效率更高,百公里油耗能降低1到2升。经常跑长途的家庭用户每年能省下好几千块油钱。而且在高速并线、突发避险这些极限工况下,Hi4的电机快速响应加发动机高效驱动协同机制,让动力输出更平顺,避免增程模式下电机单驱动力迟滞,给用户加速有推背感、超车有信心的安全感。
打个比方,增程就像洗衣机只有洗和甩,Hi4就是洗、甩、烘都有,功能更全,体验自然更好。
销量是检验技术价值的最终标尺。过去3年,长城汽车Hi4技术体系相关车型卖出去41万辆,收入913亿元。在它的带动下,2020年到2024年,长城硬派越野车型的市占率从10%飙升到52%,以领头羊的身份,带动中国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从26.9%提升到80%。
这些数字生动地说明了一件事——只有通过技术原创和关键突破,中国汽车才能真正从满足国内需求上升到引领全球市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全球化布局上,长城Hi4已经完成了海外上千项标定试验,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9个国家。未来随着Hi4技术体系继续向海外输出,它不再只是一项中国技术,而是全球用户买得起、开得爽、用得省的四驱典范,推动中国技术转化为世界标准。
这是长城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的成果,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能用跨越到领先,为全球汽车技术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你觉得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