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两家合资车企折腾了十几二十年,最后还是得坐下来喝口茶,一起把账掰扯明白,是无能为力,还是形势所迫?今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要“合并”的消息满天飞,但左等右等半天,倒不是你想象的合二为一,反倒是先动起了销售渠道的歪脑筋。这算不算“不是冤家不聚头”?
陈晓波这小哥被推到前台来当总裁,说白了,拿的是个“革新大旗”。公开的说法嘛,好听,什么要做户外生活生态,让福特变年轻化,玩潮流。可背后的话咱都懂,关键其实就是“处理内耗”。你说这行当内耗成什么样了?不是抢钱那么简单,是连口气都喘不上。你想啊,两头牛拉一辆破车,车没起飞,牛都快掰头了。
全中国加起来,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渠道门店一共三百多家。换做别人,谁愿意背着这口大锅?别说好几百家,有时候几十家店铺出了问题都够头疼的,更何况这里的“门店”背后可不是一块砖半块瓦,而是一堆生意、一车矛盾、俩团队的心思。陈晓波估计头发都要少一半。新公司取名叫福特纵横,不是原来那个啥“福特中国”。解释上是统一品牌,实际上一刀切下去,心头各有疙瘩。
你想啊,福特纵横原本是江铃福特在玩户外玩社群的招牌,这回把长安福特也算进来了,原来的地位是不是一夜之间就模糊了?就和两家饭馆合并,原来你是烤鱼,我是干锅,突然说咱以后只叫“鱼锅”,那烤鱼派子和干锅门徒都不乐意。长安福特那帮兄弟心里得问:“凭啥跟着你‘纵横’的牌子一起混?”行业外的人也嘀咕,“那长安福特谁当家?”
结果妙了,最后总裁还真不是福特空降兵,也不是江铃推上来的,是陈晓波——原长安福特营销的台柱子。这就像一场足球赛,大家一通混战,最后进球的还是老队长。大家心里明白,这龙头拿在谁手上,谁出大主意,板凳席上坐着的都得规规矩矩。
陈晓波这几年在长安福特的日子也不算多顺,新能源转型落后别人半拍,电马成了边角料,亏得最多的“探险者”还得靠情怀拉客户。说白了,福特这点利润,没了点“老美精神”就全靠老粉坚持。不过咱别光说好听话——蒙迪欧这种大路货,贵的时候没人要,便宜了这不是才卖出去点?两千多台卖了三千就算“起死回生”?想想都可怜。
讲归讲,基本盘还在,你再怎么批评,“百年福特,毁于长安”,结果人家还是能稳一手阵脚,2024年做到了将近6%的增长。江铃福特就更惨,全年才卖3.5万辆。包括大家一直喊暴款的“方盒子烈马”,也就一千左右销量,一年下来都不够隔壁小厂半个月。产品怎么样先不说,市场这块先生死已经定了输赢。
你不觉得值得拿出来问一问吗?为什么这两家公司非要合又合不彻底,产品只会更多却更混?一个省油的门路都没有,到底“生态大棋”骗人呢,还是真想做点啥?其实,合并所谓的“销售渠道整合”,本质就和前些年福特自个尝试的统一销售差不多。当年因为江铃福特不同意,吹了;现在轮到形势逼人,大家不得不低头捏鼻子。
门店的痛苦你们没经历过不会懂。原本做长安的只想卖自个产品,来了江铃业务就烦;同理,做江铃的看长安那一摊也不想管。你让蒙迪欧和皮卡、全顺摆一起,老百姓真分不清,请问这是超市还是4S?销售导购自己都扯不明白哪款该重点推,客户一头雾水,场里小矛盾不间断。
更别说内部“内斗”。传说2018年福特想统一管理全国销售,结果江铃福特死活不同意,扒拉下来啥事没成。六年前失败了,现在重启,结局会不一样么?你品品,这其中的耐人寻味。
你再换个角度想,像福特这样百年品牌,进了中国水土不服,说的是“玩生态、搞社群”,其实本质上还是没解决“怎么卖好车”的事。大家热衷的“生态建设”也好听,其实最基础的就是让客户能认得门头、买的放心。现在一合并,反而把原有的两个生态一起搅合,最后成不成不一定,糊涂倒是真糊涂了。当前市场环境,你觉得客户究竟要的是啥,是一堆门头下数不清的车型,还是踏实买好一台车,售后有人搭理?
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像一块蛋糕分多了谁都吃不饱,偏偏不愿意坐下整整体?一家公司要活下去,最害怕的本来就是“各自为政”,内部自己跟自己掐架,市场还没打呢,光后院起火。不过也得体谅,谁都想做老大,账面利润摆在那里,没人愿意轻易让步,出了问题都觉得是对方拖后腿。最后只能楚河汉界,表面“协调”,实则是各谋私利。
但你要问,陈晓波真能解决内耗吗?这三百家门店能融合起来吗?别太乐观。光换块招牌想一劳永逸,没用的。本质问题还是福特中国在中国“越来越边缘化”,时代的地皮都快租完了,还想着修大别墅?核心不是盘活老门店,而是在这个新能源、智能化满天跑的时候,你还有没有真正能打的产品,有没有让客户坐下来认真谈买卖的诚意。
大家都很会说战略、讲未来,但一个做车企的,归根到底要把车卖出去。现在市场大环境,说是“内耗”也罢,实际就是“外患”更难。你福特要和比亚迪、吉利、小鹏这些本土企业拼科技、拼油电混合,拼个什么呢?三百家门店给你再多机会,只要产品不上心,营销不扎实,只想靠拉皮条过日子,说穿了迟早还得整合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说合并可以用作突破口倒不是没可能,但想安稳、想成功,需要的不是一次渠道并表,也不是贴个新皮改个口号。融合的路有点艰难,福特自己还没想明白:是坚持旧思路,还是放下面子彻底革新?这一步走不好,陈晓波再能筹划、三百家再能摆阵,也只能在看客的眼里变成另一场热闹的车企“自救秀”。
你们怎么看?三百多家店能真的成为未来福特逆袭的武器吗?生态故事、内耗解法,哪个更重要?你是更看中门店新头牌,还是想要一个实力强的产品线?说到底,车企的未来不是靠临门一脚的换招牌,更不是一场合并秀的烟花。谁能找到客户最需要的那个点,谁才有未来。你们觉得呢?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