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考科目一,心里还有点忐忑。网上说科目一题目多,确实不夸张——我数了数,差不多有一千二百题。考场上的电脑我还真没怎么接触过,操作界面跟家里的手机截然不同。开始试了几下,竟然不会开机,我只好大声喊了警察过来帮忙,能不能帮我开下电脑?警察小伙子笑了笑,二话不说帮我按了几下,机子终于亮了。
答题过程中,发现这些题目基本都是套路,跟朋友说的差不多,什么交通标志、道路优先、紧急制动都涵盖了。题量大就麻烦了,考场那会心里真有点急——毕竟人不是电脑,连续保持高度集中挺累。顺便问了旁边的小伙儿,他们电脑会不会自动锁机啊?他说不确定,估计考完自动跳转吧。结果考完后,电脑死活不关,自己真关不了机,还是那警察小伙帮忙按了关机键才算结束。
我查了查自己的分数,拿了九十二分,心理算是松了口气。毕竟满分一百,这成绩挺让我满意。九十二分,说明基本心态还算稳,也没碰上特别刁钻的题。回头想想,这电脑系统设计到底是怎么想的?科学方便考生还是真的把人坑人?我有点小疑惑。
我的同事曾经吐槽过科目一考试的流程,说题目虽然多,但和真正上路驾驶联系并不紧密,数字上看似全面,其实考核点割裂。他举了他前脚考的一个车型,三十分钟秒过;我这边却磨磨蹭蹭搞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结束。我自己也觉得这考试过程,和实际开车的心理压力有点不搭界。
打算考科目二了,据说这个才是真枪实弹的老司机厅堂,要真学会倒车入库,侧方停车,估计就能上路了。我爸那一代人只用老旧车型,没有这么多规程,估计那时候开车凭经验值多。咱们现在倒车雷达、自动刹车都不少,学起来反倒有点复杂了。
退休了,想开车去钓鱼。初衷很简单,出门还能方便些,不用天天挤公交地铁。朋友说,老王你这想得不错,驾照拿到手,钓鱼路上还能品味下不一样的风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钓鱼用车最好买个油耗低的,毕竟出门一次往返可能有八九十公里。要是油耗是百公里七升,粗算下来,一趟油费得十块多,钓上一次鱼花销不少。
我对养车的成本其实有点没概念,想算算保养、燃油、保险这些,粗略估算,一年开个两三千公里,成本得有个四五千块左右。虽然对退休老人来说不便宜,但换来的是方便和乐趣,值。
车厂和供应商之间那点小故事我还记得。研发时大家斗智斗勇,有时一个小零件,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差异,让供应链战事变得像打仗。一套完整系统,不仅是车企技术部门的事,更是钱和人心的斗争。这次买车不吹牛,慢慢盯着细节——尤其是后期维修和更换成本。
讲个小插曲,车厂朋友说,科目一其实最怕的不是题太刁,而是考试时机的时差问题,毕竟一批人同时考试,服务器压力大,有时卡顿,我的那次开机麻烦,也许就是这缘故。这让我对现代硬件依赖有了新认识——有时候方便和麻烦就差一条电线。
提一句,我对考试节奏的感触有点转弯。先前觉得题目多就是坏事,后来观察发现,题多可以分散注意力,也可能更公平,至少让人不能靠背诵机械应付。虽然感觉复杂,但合理设计考试可能是为了让更多真正理解规则的人脱颖而出。想知道你们怎么看?多题真的就一定更难过吗?
顺便跑题,聊聊我昨晚碰上的修理工老李。他说,很多车主拿到驾照后,没怎么开车,车子反而成了摆设,最后活活锈掉。他叹气,光考驾照不练车,开不开车都有状况。这话扎心,但确实真实。
说说同价位车型的差别,我自己比较过,紧凑型SUV同价差别巨大。比如A款起步价比B款高下来一万五,但B款配置走简配路线,忽略很多细节。试驾感受上,A款舒适度明显更好,但维修成本没测透(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过买车纠结配置的经历?
最后一个细节,我看到有些老车友说,拿了驾照以后真正开车的第一天,那种紧张感和新鲜感,无论年龄多大,都难以言喻。你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坐上方向盘的感觉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