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日产最近整了个活,叫什么Z Heritage Edition,一个复古涂装的特别版。这事儿本身不大,但在这个时间点,就显得特别行为艺术。
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新势力们拿着PPT和AI大模型,在牌桌上疯狂All in,恨不得明天就造出星际飞船的时代。大家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算力卷激光雷达,卷谁的自动驾驶能更快地把马路三大爷(老头乐、外卖车、公交车)给干趴下。整个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雷军老师刚把小米的蛋糕端上来,蔚来的乐道就把桌子上的蜡烛都给顺走了。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唯一法则是,我不好过,你们谁也别想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产,这个曾经的“技术宅”,慢悠悠地端上来一盘——回锅肉。
诶,就是这台Z Heritage Edition。一台V6双涡轮增压,406匹马力,还给你配个6速手动挡的大玩具。定价呢,快40万人民币。这个操作,就非常值得玩味了。你感觉日产的产品经理,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不叫卖车,这叫“不装了,摊牌了”。意思就是,我知道这玩意儿打不过电车,我知道这玩意儿费油,我知道这玩意儿在城里开能把你的左腿练出麒麟臂,但我就是要造。
为什么?因为有些东西,它不讲道理,它讲玄学。
这就得聊到【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这个核心矛盾。会买这台车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你跟他说隔壁电车零百加速2秒8,他说那玩意儿有灵魂吗?你跟他说人家有智能座舱能聊天打游戏,他说我开车就是为了逃离这一切。这种对话,堪比鸡同鸭讲,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因为对于这类用户来说,车已经不是交通工具了,它是一种“压缩毛巾”。一块浸透了青春、荷尔蒙、头文字D和湾岸午夜的压缩毛巾。你花40万买的不是车,是把这块毛巾扔进水里,看着它“嘭”一下膨胀开来,变回你当年那个愣头青样子的入场券。那个午夜紫的涂装,对他们来说不是油漆,是通往过去的“任意门”。你一坐进那对不算舒服但包裹性极强的灵魂固定器里,握住那个“鸡腿”档把,你就不再是那个被老板pua、被客户折磨、回家还得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中年油腻男。不,在那一刻,你就是首都高上永远不败的传说。
妈的,这才是车啊!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手动挡的中年人,其实特别理解这种心态。我现在的车,自动挡,带辅助驾驶,舒服得像个移动沙发。但讲真,有时候我开着它堵在环路上,看着前面一片红色的刹车灯,我就会怀念当年开着破手动挡,在车流里跟趾、降档补油的傻逼时光。那种感觉,是跟机器的一种对话,一种较劲。这种快乐,现在的智能汽车给不了。它们太聪明了,聪明到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当然了,你真要在北京晚高峰开这台Z Heritage Edition,不出十分钟你就想把自己的左腿卸了,然后跪在地上忏悔说9AT才是凡人的救赎。你看,这就是一种自我矛盾。人就是这么贱的生物,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所以日产这个操作,你可以说它不务正业,可以说它是在“整花里胡哨的”,但你不能说它蠢。它这是精准打击,把目标用户直接锁死。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特定功法,只有具备特定灵根的人才能练。日产直接放弃了普渡众生,它要找的就是那几个天选之子。这帮人,就像特斯拉或者苹果的死忠粉,你跟他们讲不通道理的。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爱,是刻在基因里的,是一种信仰。他们买的不是产品,是维护自己信仰的“圣物”。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别在意这些细节。
我们再把视角拉回来,看看这台车本身。前脸那个准备吞噬现实的黑洞,侧面那个“TWIN TURBO”的拉花,古铜色的轮圈,还有那个手动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用最大分贝朝你呐喊:“老子不好惹!”它就像一个穿着过时皮夹克、浑身肌肉的老炮儿,站在一群穿着科技感紧身衣的流量小生中间,显得格格不入,但气场上谁也不虚。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一碗面比一升95号油都贵,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魔幻了。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推出这样一款车,简直就是一场“闪电战”,不过它打击的不是对手,而是现实。它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提醒所有人,汽车,曾经是这样一个充满机械质感、需要驾驶技巧、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不是一个会移动的iPad。
所以这车到底怎么样?废话,当然是好车。
它会卖得好吗?肯定不会。它能帮日产扭亏为盈吗?做梦。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在这个所有车企都在拼命证明自己有多“未来”、多“智能”的时代,日产这波操作,等于直接掀了另一张桌子,一张写着“过去”的桌子。它告诉所有人,嘿,别忘了我们是从哪来的。
在这个所有人都在假装理性的时代,只有疯子才是清醒的。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