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最近整了个大活,说要去南极,还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搞了个签约。不装了,摊牌了,当别的车企还在发布会上卷参数、卷价格、卷老板会不会跳舞的时候,长城直接把游戏地图开到了世界尽头。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在你们这个服务器玩了,我自己开个新服,还是个地狱难度的冰霜模式,就问你怕不怕?
讲真,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它是一场黑暗森林里的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发布个新技术,我明天价格直接打骨折;你请个大网红,我后天老板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哭穷。所有人都挤在餐厅里打架,都想抢最后一块蛋糕。结果长城开窍了,它说,我不抢蛋糕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去南极吃冰棍,你们继续。这一下,同行看了也得傻,这PPT怎么跟?难道也派个工程师去北极圈里搞团建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个事情的核心,根本不是什么“为极地科考事业做贡献”,也不是什么“验证车辆极寒性能”,这些都是场面话,是写给领导和媒体看的。它的本质,是一场成本极高、但效果也极好的“品牌玄学”构建仪式。长城在干嘛?它在给自己的品牌附魔,附一个叫“硬核”的魔。
我作为一个天天堵在路上的中年人,我需要一台能去南极的车吗?我不需要。我连出我们小区的勇气有时候都没有。但我需要那种“我的车理论上能去南极”的感觉。这就跟很多人买个能潜水三百米的表,结果一辈子最深就到过自家浴缸一样。买的不是功能,是一种信仰,一种“我虽然苟且,但我随时可以远方”的幻觉。长城就是把这种幻觉具象化,直接把一台未经特殊改装的量产坦克300柴油版,扔到南极长城站去当南极开荒用的压缩饼干,哦不,是科考保障用车。
这招实在是高。因为对于汽车这种大件消费品,尤其是硬派越野这种品类,技术的终点就是玄学。你说你的车能过交叉轴,能爬大坡,666。但这些东西,在普通消费者的感知里,跟“去过南极”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你跟别人说你内力深厚,能一掌打断三棵树,大家觉得你很厉害。但另一个哥们直接从“道诡异仙”的片场走出来,说他刚从南极单挑过帝企鹅,你觉得大家会信谁的故事?肯定是后者啊,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常理的范畴,进入了传奇的领域。
而且我们必须反技术崇拜。现在车企天天吹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什么AI大模型上车。坏了菜了,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真到了极限场景,可能还不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根本不在于高速公路,而在于早高峰的菜市场门口,那里有无数不讲道理的“老头乐”形成移动迷宫。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强的芯片也得懵圈。同理,一台车真正的可靠性,不是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长城把车扔到南极,就是用一个全世界都公认的、最不讲理的自然场景,来给自己的可靠性做背书。但能过,就是能过。简单,粗暴,无法反驳。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长城汽车有点像修仙小说里那种,打不过正面战场的,就跑去某个极寒禁地里闭关修炼的配角。等他出来的时候,身上就带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极寒真气”,虽然武功招式没变,但气场完全不一样了。说白了,还是因为在国内卷不动了,才想出这种招。卷,都可以卷,最好都卷死!坦克300这次去南极,就是一次盛大的“品牌飞升”。以后坦克车主在外面跟人吹牛,都可以云淡风轻地说一句:“我这车啊,也就那样,就是我有个兄弟在南极开着它送快递。”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讲真,我一直觉得车顶行李架是个伪需求,我装了三年,就放过一次我家猫的航空箱,还被它挠了。但你不能否认,它确实让车看起来更“野”了。长城的南极之行,就是给所有坦克300,乃至整个长城品牌,装上了一个看不见的、但B格拉满的“南极行李架”。
所以,你问我这事儿牛不牛逼?当然牛逼。因为它成功地把一场商业营销,变成了一个公共话题和一个品牌传奇的起点。因为大部分人,包括那些骂他作秀的,根本连去的资格都没有。这就够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