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抹秋日余晖拖过4S店的玻璃窗,2025年的双11车市大促拉开了大幕。不同以往的促销年间,今年的车市大战真有点意思。一边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同场竞技的激烈争锋;另一边是线上引流和线下体验双双升级。更妙的是,你看着经销商库里的汽车,在荣枯线之上呼个吸个气,却偏偏要在双11硬拼一场。这是车企冲破目标的狂欢,也是行业转型的迷雾。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这两派,如今展开了一场呼吸权的PK。比亚迪早早打响了优惠的第一枪,当家的护卫舰07直接用“2000抵2万元”这么绝顶的降价方案吸引眼球,热门的海豚、海豹也不给旁人活路,纷纷甩出万元级的促销来。零跑汽车呢,则是走“组合拳”的老路,贴息、福利券、送充电桩、车辆流量包,搭配得像拼盘一样香到流口水。不但降低了购车门槛,这福利都送到消费者心坎里去了。甚至连长城欧拉也拿出了3万大洋的现金优惠,外加置换补贴,割肉的动作之利索,真要让家里希望买实用车的老爸老妈们心痒痒。
不过风头最劲的,当然还是靠脸和服务硬怼市场的豪华品牌了。沃尔沃和领克纷纷开出了包含金融、补贴服务的政策礼包,添加的新功能和科技让年轻人目不转睛。再看看奇瑞这匹野马,弄了个不限车龄和公里数的置换优惠,直接激活了置换市场深藏的潜力。你以为这就完了?瞧电商平台再来补刀,像天猫推出的“1元下订享优惠”,京东抛出百亿补贴计划,都让消费者直呼“抢不到车就抢优惠呗”。这套路深得很,价格透明再加潜规则少,谁还能拒绝这样明明白白消费的机会?
不过,便宜得来总是让人心里发紧。经销商库存报警的信号似乎一直没停,这背后也暴露出一场焦虑降价固然是为了抢市场,可连续多年这么打价格战,车企们还有多少利润空间?业内纷纷表示光是靠打折下去迟早殆尽。而今年双11的促销调向价值竞争,车企们逐渐意识到单凭“跳楼抢购”可吃不长久,这不纷纷开始搞服务升级,有模有样地给消费者讲解车子如何用得舒心。
石家庄的某豪华车4S店直接一记大招,晚上搞购车夜市营业到9点,带着VR设备让你像玩游戏一样体验试驾,这一手就把到访人数和成交量搞得飙升。新能源车企更是按着直营合作模式做起了优质服务生意。消费者可以一边线上听KOL直播解析,一边线下感受VR驾驶,一个套餐搞定全部,难怪比亚迪的直播间一场能吸引50万的观看人次。这一波线上线下结合,简直就是车圈追逐流量让你无处可逃的典范。
更别说售后服务上的使劲。车企比消费者还焦虑,一个个都开始拼精细化体验。譬如沃尔沃直接用销售服务承诺2.0版来示威,以透明报价、准时交付和标准售后立规矩。进购车快车道、想把传统的3天流程浓缩成4小时?零跑倒是先跑起来了。燃油车那个轮胎买二赠二的操作算是人性化;而新能源车里某些品牌打出的“电池随用随升”政策,那俨然就是车圈银行业务出道了。买车俨然成了买个服务合集,自己选套餐,送车险还能兼职跑单,双11的汽车体验简直是一场生活变革的狂欢。
可不难看出来,这片热闹的表象下,还有一些不能忽略的考题。就拿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关系来说,表面看消耗战打得激烈,实质却是深层“分家”。17万元购价的新能源车能直接怼下普通燃油车优势,这架势以后越打越热。而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虽然便宜,但二手残值怎么看都是没有燃油车的婆婆心;落地打八折这种情况怎么就成了标配?消费者对长期投入估计得多打算几分。
最终,我们脸盲也能看到车企之间道行的分水岭。毕竟促销是捡便宜,真正的市场是淘汰赛。泡沫吹多了迟早破掉,全年无休的打折狂欢归根究底不能是出路。吃瓜群众突然悟了一个道理花招用尽也得有底嘛,行业急速转型的跑步中,谁能守住品质不翻车,才真能把路走宽,走稳,要不下届双11还得囤一场你追我打的大促慌乱。问题是,面对这些透支未来换来的销量和利润,这条变革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