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

你敢相信吗?现代和起亚去年在全球卖了超过800万辆车,排名紧追丰田和大众,稳稳占据全球第三的位置。可就是这么牛的成绩单,一拿到中国市场就变了味儿。2024年现代在咱们这儿只卖出15.7万辆,起亚也就16.6万辆,两家加起来才32万多辆,市场份额直接掉到1%。这差距大得让人咂舌,韩国那边的媒体天天琢磨这事儿,《每日经济》这些报纸隔三差五就发文感慨,说德国车大众、宝马在中国还能占到14.9%的份额,日本车丰田本田也有11.2%,就连美国车都守着6.5%的地盘,凭什么韩国车就混不开?

这问题还真值得掰扯掰扯。咱们得往回倒腾,看看韩系车当年在中国是怎么红起来的,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说起来,韩系车进中国的时间可不算晚。2002年现代就跟北京汽车合伙开厂了,起亚也差不多同期跟东风悦达搞到一块儿去了。刚开始那几年,韩系车在咱们这儿混得风生水起。你想啊,那会儿大家买车图的是啥?外观得漂亮、配置得齐全、价钱还不能太贵。韩系车就抓住了这几点,设计上学欧洲车那套时尚路线,空间弄得敞敞亮亮,内饰看着就有面儿,关键是价格比德日系便宜一大截。

2008年那会儿,韩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就突破100万辆了。街上到处能看见现代索纳塔和起亚K3,尤其是K3,年轻人特别喜欢,觉得开出去有派头。那时候买车的人都说,花个十来万能买到这配置这空间,性价比杠杠的。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到了2016年,韩系车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时刻。北京现代那年卖了114万辆,东风悦达起亚65万辆,总销量接近180万辆,占了中国市场8.8%的份额。要知道那时候中国汽车总销量也就2000多万辆,韩系车能占到这个比例,在中低端市场已经算是跟德日系掰上手腕了。大众朗逸那时候累计销量刚过百万,丰田卡罗拉靠着省油耐用也卖得火,韩系车就用更低的价位抢走了不少客户。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从2016年之后,韩系车的销量就跟开了闸的水似的,哗哗往下掉。2017年降到150万辆左右,2018年继续往下走,到了2022年只剩35万辆,份额连5%都不到了。2023年稍微回了点血,弄了个42.3万辆,但2024年又是一个大跟头,暴跌35.5%。现代在中国零售只卖了15.7万辆,起亚16.6万辆,看着就让人心疼。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说白了,还是咱们自己的车企起来了。比亚迪、长安、吉利这帮国产品牌,从燃油车时代就憋着劲儿追赶,到了新能源这一波,直接来了个弯道超车,把韩系车挤得没地方待了。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你看看2024年的数据,中国汽车总销量2686万辆,国产品牌占了一半多。比亚迪一家就卖了300多万辆,长安也过了百万大关。韩系车原来靠的那些卖点,什么外观设计、空间利用,现在国产车做得更溜,价钱还更便宜。就拿现代伊兰特来说,配置确实不少,可2023年销量才10万辆左右。再看看比亚迪秦PLUS,月销轻轻松松破3万,刀片电池、混动技术玩得贼6,价格还低一个档次。这换成你,你买哪个?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为啥德系和日系在中国还能混得开?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德系车进中国早啊,上世纪80年代大众就来了,跟一汽、上汽合资建厂,技术本土化做得深,零部件本地采购,成本压得低。2024年1到10月,大众在中国卖了300多万辆,朗逸累计卖了500多万辆,靠的就是用料扎实、开着稳当这口碑。

日系车也一样。丰田和本田通过广汽、东风早就扎下根了,卡罗拉和雅阁靠着低油耗和保值率出名,2024年丰田销量接近200万辆。它们在消费者心里有标签,德系的涡轮增压和底盘调校,日系的CVT变速箱和混动技术,一提大家就知道。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韩系车呢?说实话,在全球市场上,现代和起亚的N品牌高性能车卖得挺好,欧洲美国都有不少粉丝。2023年在欧洲销量涨了10%,美国超过70万辆。可在中国,韩系车一直走的是中低端路线,缺那么一个让人记得住的“绝活”。外观曾经是优势,但现在吉利星瑞、长安UNI系列设计更潮更年轻,空间也够大,智能互联还甩韩系车几条街。

韩系车故障率其实不高,但有个致命伤——保值率不行。比日系低一截,用料也没德系厚道,你去二手车市场转转就知道,韩系车掉价快得很。网上有车主吐槽,开了三年的韩系车转手,价格砍一半都不止。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再说新能源这块儿。中国市场2024年电动车销量突破900万辆,国产品牌领跑。比亚迪的DM-i混动和纯电车,续航长、充电快,价格还亲民。韩系车在这方面起步太晚了。现代的IONIQ系列在海外卖得不错,可在中国推广慢吞吞的,2024年现代中国工厂主要转向出口,出口量11.8万辆,本土销售却一个比一个惨淡。起亚的EV6车型2024年推出来,技术是挺好,但市场反应平平,月销连5000辆都不到。

你再看看日系丰田的bZ4X和德系大众的ID系列,虽然起步也不算早,但人家靠着品牌积累和本地生产,销量稳稳当当。韩系车供应链依赖进口,成本下不来,在这场价格战里完全没优势。2024年国产车企卷价格卷疯了,韩系车折扣打得再狠,也抢不过比亚迪秦那10万级的电动选项。

韩国媒体的文章里提到,现代集团2022年全球销量685万辆,2023年730万辆,2024年更是往上走,在美国、加拿大、沙特市场表现亮眼,美国销量超过70万辆,沙特的批量订单也不少。评论区里网友吵得热火朝天,有人说德日系在中国根基深,韩系品牌价值摆在那儿。韩国产业研究院有份报告指出,中国市场品牌价值排序是德国、日本、韩国、中国,随着国产车崛起,韩系首当其冲受冲击。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说到底,韩系车在国际上靠的是性价比,但在中国,这点优势被国产品牌按在地上摩擦。2024年韩系在中国份额从2013年的8.8%跌到1%,业内人士分析,韩系车在全世界靠信任感和低价打天下,可在中国,国产车更便宜,德日系还有高端溢价撑着。

其实这事儿也反映出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分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电动化转型快得惊人,韩系车没跟上这个节奏。现代和起亚在韩国本土2024年销量163.5万辆,均价27.94万人民币,高端定位做得稳。可在中国,工厂利用率低得可怜,北京现代2024年销量25.7万辆,东风悦达起亚16.6万辆,很多经销商都开始多品牌经营了。

韩系车企也在想办法调整。起亚2025年一季度在中国产销5.58万和5.66万辆,同比涨了21.8%和13%,算是有点回暖的迹象,主要靠新款嘉华MPV和EV系列撑场子。不过大趋势摆在那儿,国产车继续压着打,2025年上半年韩系销量大概20万辆,主要还是做出口。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德日系也不是没压力。日系2022年销量降了10.3%,份额跌破20%,好在靠混合动力稳住了阵脚。德系大众2024年销量也在下滑,但BBA豪华车还能顶住。韩系的教训就是,市场变化快,不创新就得落后。

韩国媒体感慨,韩国车在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的SUV销量涨了15%,印度工厂扩产20%,墨西哥供应链也在优化。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可能真得转向出口基地了,现代中国工厂2025年出口目标定得更高。

韩系车全球第三,中国却只剩1%?德日系凭啥站稳脚跟-有驾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过,韩系车进不了中国市场,真的全怪它们自己吗?还是说中国市场本身的变化太快,任何外来品牌都得重新适应?国产车从低端起步,现在中高端也追上来了,技术突破一个接一个。韩国媒体问凭什么德国日本行,韩国不行?答案就藏在竞争里——国产品牌用更低的价格、更高的配置、更快的产品迭代,把韩系原来的地盘抢了个干净。

未来韩系想翻身,得加大新能源投入,学德日系那样深耕本地化。不过短期来看,份额很难回到巅峰了。汽车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优胜劣汰,谁适应市场谁就能活下来。你觉得韩系车还有机会在中国市场东山再起吗?或者说,国产车的崛起会不会也给德日系带来同样的威胁?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