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

相信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急着出门,用手机叫了一辆网约车,可车子一到,拉开车门就有一股说不清的异味扑面而来,让人顿时皱起眉头。

或者在行程中,司机师傅全程不说话,态度冷淡,有时候想问个路,对方可能还不耐烦,这些不愉快的乘车体验,确实给我们的出行添了不少堵。

如今,针对网约车服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许多地方的管理部门开始出手整治了。

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有驾

以后,我们打到的网约车,或许在服务和车内环境上,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标准。

这场提升网约车服务质量的行动,首先在广州打响了。

广州市最近出台了一份管理规范,这份文件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第一次把网约车和传统的巡游出租车放在了一起,进行统一管理。

这意味着,过去大家总觉得网约车管理相对松散的状况将成为历史,它也要像出租车一样,遵守严格的行业标准。

这个规范里的内容非常具体,直接对准了乘客们平时抱怨最多的几个点。

比如,很多乘客都遇到过,司机因为嫌路程短或者目的地偏僻,就找借口说“不认识路”或者“导航出问题了”,暗示甚至明示乘客主动取消订单。

新的规范明确禁止了这种行为,司机不能再用这些理由来拒载。

此外,规范还对服务细节提出了要求,比如司机应该主动下车为乘客搭把手,帮忙搬运行李,并且车内要配备一些像充电线、纸巾这样方便乘客的设备。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让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

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有驾

紧接着广州,北方的哈尔滨市也采取了行动。

哈尔滨交通运输局计划推出一个更为严格的驾驶员服务质量考核办法。

这个办法的核心,是给每一位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建立一个服务质量的“档案”,并进行等级评定。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司机的日常服务表现,把他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级。

对于那些服务态度好、车容车貌佳的优秀司机,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肯定,比如在评选行业荣誉时获得优先资格。

而对于那些被评为“不合格”的司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系列严厉的约束措施。

一旦被评为不合格,司机的星级评价会被降低,这会直接影响到乘客的选择和平台的派单。

同时,他们也会被取消参评各类行业荣誉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意味着管理部门和平台会对他进行更频繁的监督和检查。

最严厉的一项,是这些不合格的司机将不具备受让车辆经营权的资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行业内的长远发展。

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有驾

从广州的统一标准,到哈尔滨的等级考核,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正在全面收紧,其标准正在向管理一向严格的出租车行业看齐。

这对于广大乘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未来的出行将会更有保障,服务质量会更高。

但是,当管理的天平一端加上了沉甸甸的规范砝码时,另一端司机群体的反应,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和现实的考量。

面对越来越高的服务要求,很多网约车司机心里却在犯嘀咕,他们普遍的疑问是:服务标准向出租车看齐了,那我们的收入和运价,什么时候也能向出租车看齐呢?

这并不是司机们在为提供差服务找借口,而是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确实非常大。

近几年来,网约车市场涌入了大量的司机和车辆,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全国获得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之多。

市场上的车多了,但乘客的需求增长速度却没那么快,这就导致了极其激烈的竞争。

为了抢夺客源,各大平台纷纷采取低价策略,运价被一再压低。

很多司机师傅算过一笔账,他们每天在外面跑十几个小时,看起来流水有几百块钱,但刨去要交给平台的百分之二十多的抽成,再减去车辆的油费或电费、日常的维修保养、保险费用,以及自己吃饭喝水的成本,真正落到口袋里的钱,平均算下来一个小时可能也就二三十块。

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有驾

这样的收入水平,让他们在面对高标准服务要求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觉得,要求他们提供和出租车一样标准的服务没有问题,但如果收入远远低于出租车司机,甚至有时候连成本都难以覆盖,那么这种要求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因此,司机们的核心诉求非常明确和简单:可以提升服务,但前提是必须把运价“打上来”,让他们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乘客想要好服务,司机想要高收入,这看似矛盾的诉求,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南京市最近正在进行的一项试点,或许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思路。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推出了一个名为“巡网一体”的试点项目,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车进行一体化融合。

具体做法是,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巡游出租车也接入网约车平台,像网约车一样在线上接单。

这个试点的关键在于,它提出了要努力实现“同权同价”。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平台上,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将可能采用相似的计价规则,享受同等的派单权利。

多地整治网约车,臭车、服务差成焦点,违规司机将被严管-有驾

这个小小的改变,可能会在整个市场激起巨大的涟漪。

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可以借助平台的力量,减少满大街空跑的时间,提高接单效率,收入自然更有保障。

而对于整个网约车市场而言,出租车的加入,特别是其相对稳定且有政府指导价作为参考的价格体系的进入,就像是为长期处于低价竞争的网约车市场设定了一个“价格锚点”。

这有助于遏制无底线的价格战,推动网约车的运价回归到一个更为合理的区间。

当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能够得到保障,不再为生计过度焦虑时,他们才会有更强的意愿和动力去主动改善车内环境,提升服务态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的来看,各地出手整治网约车服务乱象,是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广大市民出行需求的积极回应。

严格的规范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底线,但仅仅依靠处罚和约束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行业背后的经济规律,关注数百万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状态。

只有通过像南京“巡网一体”这样的创新模式,去理顺价格机制,平衡好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行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最终实现的目标,应该是让乘客花合理的钱,享受到安全、舒适、舒心的出行服务,同时也让司机师傅们通过体面的劳动,获得一份有尊严的收入。

这不仅是交通治理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和城市温度的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