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火拼白热化!领跑全面爆发,单月狂销7万台,蔚来打出逆袭牌
要说最近汽车圈什么最热,不是油价,也不是限行,而是各大新能源品牌的月销量大战。
11月一开头,朋友圈、微博全被各家“交付量破纪录”的喜报刷屏。
最抢眼的肯定是零跑,直接把月销量拉到七万多台,短时间里甩开了不少“老对手”;小鹏也不甘示弱,单月交付突破四万两千台,创了公司历史新高。
就连理想和小米,也都稳稳站进了“月交付三万+”和“四万+”俱乐部。
看上去一片繁荣,但其实大家盯得最紧的,还是蔚来这次“逆袭”。
蔚来这个名字,前几年风头一度被后来居上的新势力抢走不少,“高端不灵、交付跟不上”这种声音网上没少见。
但没想到,今年秋天刚一落,蔚来就拿出了十月交付超四万台、同比暴涨92.6%的成绩单。
尤其是曾被李斌反复提到、差点成梗的“蔚四万”,这回终于不是口号,变成了真金白银的交付数字。
要知道,半年多前,蔚来还被人质疑“掉队”,现在不仅追了回来,还把高端市场搅得更热闹。
这波增长不是靠一味降价换销量,蔚来新推的几个品牌都表现不俗。
本品牌“蔚来”10月交付1.7万多台,环比涨了将近25%;新出的乐道品牌10月交了1.7万多台,创下新高;就连刚上市不久的萤火虫系列,也卖出了五千多台。
尤其值得说的是乐道L90这款车,上市三个月总交付已经超过三万三千台,不光撑起了蔚来的销量,还把纯电大三排SUV这个原本冷门的细分市场直接带火了。
以前说到家用大SUV,大家都觉得油车才靠谱,纯电是“尝鲜型”的小众玩具。
可现在不同了,L90上市的头两个月就交付两万多台,把同价位同级别的传统车型都压了下去。
更巧的是,很多本来冲着L90去店里的客户,比较完后发现五座L60更对胃口,现场下单转头就提了辆L60。
这种一款车带火另一款、品牌矩阵互相加持,在新能源圈其实不多见。
蔚来打高端的底气,核心还是体现在全新ES8身上。
10月底,蔚来刚把第1万台全新ES8交到车主手里,这是一款起售价超40万的纯电旗舰。
别小看这个速度,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以前要么卖不过BBA,要么交付拖拖拉拉。
ES8上市到破万,只用了四十天,靠的确实是技术和产品力。
内饰、空间、配置、动力、智能,几乎每一项都能拿出来说事。
比如说空间,六座布局还能带一大家子出门,行李箱塞十几个箱子不是吹牛。
动力上,900V高压平台,3秒多破百,电池快拆换电这些也都成了蔚来的招牌。
讲真,这几年新能源市场的主旋律就是卷。
你不努力,马上就被别人甩下。
蔚来这波爆发,一方面赶上了纯电大潮——数据显示,今年头九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过52%,其中纯电型增速明显超过混动。
另一方面,蔚来也是憋了好久一口气。
2023年交付量还只有16万辆,2024年一下冲上22万多,到了今年三季度,直接月均锚定三万五、四万台。
李斌定的四季度15万辆目标,听着挺难,其实现在看问题也不大。
毕竟新ES8等高毛利车型产能持续爬坡,11月、12月都还有产能释放窗口。
再加上,蔚来最近刚拿到10亿美元融资,手里有了更充裕的钱去扩大产能和搞研发。
公司已经要求全新ES8产能12月做到1.5万台,明年一季度更是“产能已售罄”。
这种节奏下,四季度冲击盈利不是空话。
李斌也不再“佛系”,对团队下了死命令,三步走:先保交付速度,多交一台多一分盈利机会;再保供应链不断链,防止产能卡脖子;最后软件迭代得跟上,智能驾驶和安全这块要拉开差距。
这些年,新能源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靠营销一时热闹。
蔚来今天能翻身,背后其实是几年来的坚持。
没靠大幅降价抢市场,而是用技术和产品布局,打出了多品牌、全价位带的组合拳。
对消费者来说,买新能源已经不是“图个新鲜”,而是实打实的换车选择。
蔚来能不能一直这样高歌猛进,谁也不能拍胸脯保证,但至少现在,它已经从质疑声里杀出重围,离真正的规模盈利只差一脚油门。
新能源“内卷”这局还没结束,谁能最后笑到年底,很快就见分晓。
但不管怎么说,这波蔚来的逆袭,确实值得所有关注新能源的人好好琢磨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