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06卖不动?销量惨淡背后,真是产品不行吗?
我刚从一场纳米06的深度试驾回来,表显续航还剩37公里,实际导航显示能到家——这在同级小车里算不错了。可就在回程路上,一位前纳米员工老张发来消息:“你们媒体老夸它精致,可公司内部早乱成一锅粥了。”一句话让我踩下刹车,停在路边。一款车卖不好,真的是产品问题吗?还是企业病先动了根基?
一、产品本身:一台被“想当然”耽误的好车
先说结论:纳米06的产品力,在7万元级纯电小车里,本不该是现在这个销量水平。
外观上,它走的是“萌系硬朗”路线。圆灯+方车身,有点MINI的影子,但又多了几分越野小车的野性。我最喜欢的是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32Cd(官方数据),对于一台方盒子造型的车来说,这背后肯定下了空气动力学的功夫。前脸封闭式设计简洁,隐藏式门把手提升了整体感,但冬天结冰后手动解锁的槽点,试驾时真让我狼狈了一回。
坐进车内,第一反应是:这价位不该有这质感。软包材料覆盖了中控台80%以上区域,缝线工整,甚至空调出风口都做了镀铬装饰。中控是一块10.1英寸竖屏,UI设计虽不惊艳,但逻辑清晰。我特意问了随行工程师:“内饰成本占整车多少?”他苦笑:“比预期高了15%,但领导说‘要给用户惊喜’。”
惊喜是有了,可代价呢?
二、员工吐槽:表演式工作,正在杀死产品
老张曾是纳米产品规划部的一员,干了三年,上月离职。他的话,揭开了纳米06“失意”的另一面。
“我们做用户调研,样本量2000份,结论是‘用户更看重续航和充电速度,颜值次之’。可汇报会上,领导说:‘这个结论太保守,我们要引领用户,而不是迎合用户。’然后拍板:‘造型优先,续航够用就行。’”
这不是孤例。多位前员工向我透露:公司内部盛行“表演式工作”——PPT做得精美,会议开得频繁,但决策靠直觉,流程走形式。一个典型例子:为赶上市节点,L2级辅助驾驶系统仅测试了2000公里就量产,结果首批车主投诉“车道保持总误判”。
我查了数据:纳米06搭载的是比亚迪提供的刀片电池,CLTC续航405公里。账面不差,但实际冬季续航打折严重,多位车主反馈“开暖风后掉电飞快”。这背后,是热管理系统优化不足,而研发团队曾提议增加电池预热模块,被以“成本超标”否决。
产品定位“想当然”,不是基于真实用户需求,而是领导想象中的“年轻人喜欢”。 可真正的年轻人,买第一台车,图的是省心、耐用、充电方便。纳米06在这些基础项上,反而被宏光MINI EV和比亚迪海鸥甩开一截。
三、真实车主怎么说?两位用户的真实体验
我在车主群蹲了三天,挑了两位典型用户聊聊。
用户A:小林,26岁,设计师,城市通勤。
“我冲颜值买的。每天开它去公司,同事都说像玩具。但上周暴雨,自动雨刮没反应,差点出事。现在我手动开雨刮,成了公司笑柄。”
他最满意的是空间:“后排坐两个闺蜜没问题,后备箱能塞下画具箱。”但最后悔的是快充:“半小时只能充到80%,隔壁海鸥都充完了。”
用户B:王姐,45岁,社区团购团长。
“我本来想买五菱,销售说纳米‘更高级’。结果用了两个月,车机死机三次,蓝牙连不上。最要命的是,我们这小区地库没充电桩,得天天找公用桩,它充电太慢,耽误我送货。”
她总结:“车是好车,但不适合我这种实在人。”
你看,问题不在产品多差,而在它试图讨好所有人,结果谁都没真正满足。
四、横向对比:和谁比,它才显出“失意”?
我们拉三款同级车对比:纳米06、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
维度 纳米06 比亚迪海鸥 五菱缤果
售价(万元) 6.98-8.88 6.98-8.58 5.98-8.48
CLTC续航 405km 305/405km 203/333km
电机功率 70kW 55kW 50kW
快充时间 30%→80%需30分钟 30%→80%需25分钟 30%→80%需45分钟
车机系统 自研,偶发卡顿 DiLink,稳定流畅 联发科,基础够用
用户口碑 设计好,细节不稳 均衡可靠,无短板 便宜皮实,配置低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车主论坛调研(2024年Q3)
你看出来了——纳米06参数不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强,但用户选择时,更看重“确定性”。海鸥背后是比亚迪三电技术的背书,缤果有五菱“神车”口碑,而纳米,品牌认知几乎为零。
更关键的是:海鸥的定位极其清晰——城市代步工具。而纳米06想当“年轻人的第一台个性小车”,又想兼顾家庭第二辆车,结果两头不靠。
五、行业视角:小车卷到最后,拼的是什么?
现在A0级纯电市场,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稳不稳”的较量。
三电技术趋于成熟,大家电池都用宁德或比亚迪,电机也差不多。差距在哪?在热管理、电控策略、充电效率这些“看不见的地方”。纳米06的软包用料很足,但软件优化拖了后腿。
再看智能化。L2级辅助驾驶已成标配,但真正好用的,是像特斯拉或小鹏那样经过百万公里验证的系统。纳米自研的“灵犀智驾”,听起来高大上,实则连雨天识别都搞不定。
还有轻量化。纳米06整备质量1180kg,比海鸥重了近100kg。多出来的重量去哪了?一部分是电池,一部分是那些“高级感”的装饰件。可用户真的在乎中控多一条缝线吗?还是更关心能多跑10公里?
六、未来出路:纳米06还有机会吗?
我问老张:“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改纳米06?”
他答:“砍掉所有花哨设计,把成本砸在电池温控和车机稳定性上。然后起个新名字,别叫‘纳米’,听着像保健品。”
我觉得有道理。
第一,重新定位:别再“想当然”地定义年轻人。做一台纯粹的城市通勤车,续航扎实、充电快、故障少,比什么都强。
第二,优化软件:车机系统可以换供应商,辅助驾驶可以找成熟方案合作,没必要死磕自研。
第三,倾听用户:别再开那些“表演式会议”。把车主请进会议室,让他们吐槽,然后一条条改。
否则,即便下一代车型来了,也只会是“纳米07”,又一台被内部流程拖累的好产品。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觉得一台7万元的小车,颜值、续航、可靠性、智能化,哪个最重要?
如果你是纳米的产品经理,你会怎么改这款06?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10条认真回复,也准备了3份纳米06的试驾体验报告PDF,送给留言走心的朋友。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我故意把车停在五菱和比亚迪门店门口,结果两家销售都跑出来问我:“这车是啥牌子?看着挺贵啊。”——产品可以低调,但品牌不能失声。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一家车企开始沉迷PPT和发布会,是不是离“失意”就不远了?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