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

在新能源时代,谁掌握了电池,就等于掌握了命脉。
而如今的理想汽车,似乎正在悄悄酝酿一场“去宁德化”的革命。

从外界传出的信息来看,理想与欣旺达动力的合作其实早在 2017 年就已经开始。到了 2022 年,理想更是直接向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 4 亿元。最新资料显示,理想已经成为欣旺达的前五大客户之一,营收占比达到 5.8%。这不是简单的“采购关系”,而是一次战略性“绑定”。

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有驾

一、理想的电池野心,不再隐藏

据悉,理想与欣旺达合资的新公司中,双方各持股 50%,但电池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研发将由理想主导。在理想内部,这甚至被称为“自研电池项目”。
换句话说,这并非普通的采购或代工,而是理想正式踏入了自研电池的大门

为何理想要这样做?原因很现实。
宁德时代的电池固然强大,但成本高昂、议价能力强,长期依赖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而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从“谁跑得快”,变成了“谁更便宜、更稳定”。
理想要持续扩张,必须对供应链拥有更大的掌控权。

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有驾

二、“去宁德化”,并非一时冲动

近年来,不只是理想,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推进电池自研。
长城、吉利、上汽、广汽、奇瑞、长安……无一例外。
一方面,这是在控制成本、提升利润
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保障电池供应稳定性

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有驾

试想,如果宁德时代的产能分配出现问题,或者优先供应特斯拉、比亚迪,那理想该怎么办?
自主掌握电池技术,就意味着再也不受制于人。

当然,理想并不是要彻底“抛弃宁德时代”。在短期内,理想依旧会使用宁德的高端电池,尤其是旗舰车型。但从长远看,理想显然在为“电池独立”铺路。

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有驾

三、自研电池:机会与风险并存

电池自研听起来风光无限,但难度极大。
技术门槛高、投入巨大、验证周期长,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理想选择与欣旺达合作,就是为了降低试错成本。欣旺达在消费电池领域积累多年,拥有成熟的制造体系与经验,而理想则掌握整车与能量管理的核心逻辑,两者结合,算是优势互补。

一旦成功,理想将彻底打破被宁德时代“卡脖子”的局面,形成从电池研发到整车应用的闭环。届时,它的成本结构将大幅优化,竞争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李想的终极计划:理想汽车要自造电池了!-有驾

四、未来:理想电池时代即将到来?

业内人士认为,理想首款搭载自研电池的车型,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亮相。
这或许将是理想汽车的“第二个转折点”——从智能化向垂直整合进化。

从智能驾驶到电池自研,理想的目标早已不再只是“造一辆车”,而是打造一个完全自主的新能源生态系统
而这一切,或许正是李想的“终极野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