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碰撞秀引爆热搜,网友质疑背后,东风柳汽71年造车底蕴有多深?
01
理想又惹事了,这次不是产品涨价,也不是舆论翻车。
是碰撞测试的风波。
我身边一帮车友,刷视频刷到理想i8正面怼上乘龙重卡。
场面够刺激。
两个车以100km/h的速度相对撞,重卡都给撞翻了,直接倒扣在理想i8车头上。
视频看着热闹,后台私信我问,这是真的假的?
其实不止他们,我第一次刷到的时候也蒙了。
一边有人夸理想‘炸裂抗揍’,另一边一堆车友开始质疑,觉得这碰撞根本不科学。
说得难听点,不少网友觉得这就是一场编排好的作秀。
我翻了下新闻和圈内群,事情确实有点猛。
东风柳汽官方很快就站出来,指名道姓怼理想:你这测试涉嫌侵权,而且关键信息没公开。
比如车辆到底有没有改,减配没减配,保险扣有没固定好,这都没交代清楚。
还有测试现场环境、双方车速这些,外界全靠理想一面之词。
东风柳汽的意思很直接:你自定义了碰撞条件,搞了个非正规测试,最后把视频扔给公众。
这结论偏离常规碰撞标准,还容易造成误导。
把乘龙品牌形象拉低了,也给卡车司机心理添堵。
说句实话,这波风波我还真第一次见,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安全理念,两条路。
02
被理想的‘碰撞大戏’带火后,东风柳汽这家有点低调的央企,终于出来露了个脸。
我去翻了翻它们历史,发现71年的造车底蕴,确实不是盖的。
柳州,广西的那座小城,早在1969年就出了当地第一辆汽车。
这也是东风柳汽真正的起点。
再到1981年,柳汽跟东风汽车抱团,成了广西第一批搞联营的汽车企业,有了央企那套资源和军工基因。
如今整个柳东基地,足足345万平方米的规模。
年产40万辆乘用车不是梦。
家里两块牌子——乘龙、东风风行。
一个专注商用卡车,一个主打乘用家用车,还有新能源方向,都没落下。
我身边有物流老板用他们的牵引车,也有亲戚买的风行MPV拉小孩。
东风柳汽这些年,拳头产品覆盖了20多种细分领域。
从自卸车,到新能源轻卡,再到混动SUV。
产品线分布很杂,但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向。
03
战略上我还看了一下,现在国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成了主旋律,但外部环境其实蛮卷的。
东风柳汽也没闲着,直接定了个‘乘风双擎2030计划’。
听起来挺宏大,其实就是对标国际化和新能源赛道。
2030年要搞‘1050’目标,还提出4个一流。
相关规划他们官方都公布了。
而且,2025年还要砸进去200亿元升级工厂和技术。
具体怎么做?
其实挺直白。
商用车这块,乘龙重卡一直走的是技术流和口碑。
’柴油东风,柳汽正宗’这句,我小时候广告都刷过。
新能源卡车,2025年上的乘龙翼威5和翼威2,给行业带来点小震撼。
翼威5全新平台开发。
翼威2是什么?
就是快充大电量的纯电轻卡,适合城市物流那种高频、短途场景。
讲究效率、低成本,还有充电时间。
核心卖点,快充大续航,吨位也不小,行业玩家不少都在对比。
乘用车这块,东风风行其实主攻家用空间。
我体验过菱智MPV,空间魔术师这外号也不是吹的。
现在开始搞新能源高端,2024年刚出的风行星海系列。
像星海V9,高效马赫动力系统,双擎混动,官方说综合续航能到1300km,CLTC纯电跑200km,馈电油耗5.27L。
我个人觉得,对喜欢混动的家庭用车用户来说,挺有吸引力。
星海S7呢?轿车,卷的是年轻群体。
什么无框车门、五维甲护体电池、同级唯一软硬可调悬架,拐弯半径控制到5.45米,动力系统也是五合一。
后台有小伙伴私信问‘能不能定制’。
东风柳汽这次搞了个‘星海共创’,意思是顶棚、车身配色、车内香氛都能自己选。
潮流归潮流,这类个性化玩法还真有点意思。
04
有钱,不止投工厂,社会责任也上去了。
’望子乘龙’助学计划已经升级到2.0了,从2021年开始,帮了2000个卡友孩子圆梦。
另外,他们和强脑科技设立了公益基金。
每卖一辆车,就拿100元捐做智能义肢。
这些事平时营销很少说,但业内口碑还不错。
05
最后,有人说,理想这次博眼球,风头都抢走了。
其实,真正涉及到底层安全观时,东风柳汽的路数和市面很多品牌都不一样。
安全,是个需要数据和场景说话的事情。
比如东风风行,早在2015年,景逸S50高分拿下C-NCAP五星认证。
2021年风行T5EVO,76%的高强度钢车身顺利通过碰撞测试。
2022年风行游艇综合得分83.3%,又是五星安全。
2024年,风行星海V9达到了C-NCAP、C-IASI双重安全认证,被评为十佳车身。
这些数据,都查得到。
商用车这块,乘龙也算是国内先创龙骨框架驾驶室。
四层缓冲结构,抗撞、缓冲、高强骨架、柔性护层,能量多通道分散。
加上AEBS自动紧急制动和驾驶室后移,两条保险绳。
主动预防和被动减伤同时在线。
大概就这样。
回到正题。
碰撞秀或者极端测试,吸睛归吸睛。
但安全靠的,最终还是扎实的产品和标准流程。
老品牌71年造车,吃的不是一时流量饭,靠的是底层技术守住信誉。
今天你刷的是理想的豪赌,过几天你换个视角,也许会多一份对这种低调技术流的理解。
反正车到最后还是靠用户真实用起来体验。
安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