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用实力证明,中国智能电动车企不仅能卖车,更能赚钱。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毛利率高达26.4%,远超特斯拉同期表现;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离盈利仅一步之遥。
更令人振奋的是,小米汽车9月份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小米汽车不仅卖得好,更卖得贵,卖得赚钱。
01 财务表现惊艳,毛利率行业领先
小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令人瞩目。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达206亿元,占小米总营收的17.8%,已成为集团第二大增长曲线。
毛利率表现尤为亮眼,26.4% 的水平不仅远超特斯拉(今年一季度毛利率12.5%),也超过了国内大多数主流新能源车厂。以单车均价25.37万元计算,每卖出一辆车毛利润达6.7万元。
这一毛利率数字甚至是小米手机业务(11.5%)的两倍多,显示出汽车业务更强悍的盈利能力。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如果合同含税,实际均价高达28.6-28.7万元,已跻身高端阵营。
亏损幅度正在快速收窄。从Q1的经营亏损5亿元收窄到Q2的3亿元,改善幅度达40%。按照目前的趋势,雷军此前预计的“2025年三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02 销量持续攀升,9月突破4万大关
销量是盈利的基础,小米汽车在交付量上同样表现惊艳。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81,302台,同比增长197.7%,环比增长7.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小米汽车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台,与理想汽车并肩,位居新势力品牌交付排行榜前列。
自上市以来,小米汽车总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全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依然没变。截止今年1-7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超18.8万辆,按照目前趋势,完成全年交付目标已经没有较大悬念。
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的动力来自多款车型的成功。小米SU7系列依然是其销量主力,而6月上市的SUV车型YU7更是开售18小时锁单就突破24万台,市场反响热烈。
03 高毛利率背后的两大战略
小米汽车能取得如此高的毛利率,源于两方面的战略成功。
高端化市场切入是首要因素。小米没有走性价比路线,而是直接瞄准中高端市场,成功实现了品牌向上突破。小米SU7 Ultra的交付拉高了整体毛利率和单车均价。即便是最低版本的标准版小米SU7,价格为21.59万元,单车毛利也达到5.67万元。
平台化、标准化生产是第二关键因素。小米汽车具备平台整合能力,已经推出的三款车型——小米SU7、小米SU7Ultra、小米YU7,都源自同一个平台。这种平台化、标准化的特点,让小米能够更快形成规模经济,许多技术部件通用,降低成本,放大供应链优势。
核心零部件成本的缩减、单位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高ASP车型SU7 Ultra交付量的显著增加,共同推动了毛利率的提升。
04 盈利在望,未来可期
从亏损到盈利,小米汽车正快速接近这一目标。
亏损收窄的趋势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亏损为18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为5亿元。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者单月盈利。
理论计算显示,小米汽车离盈利仅一步之遥。根据分析,小米汽车单车收入为25.37万元,单车毛利为6.7万元,单车分摊费用约7.3万元,单车净亏损约6000元。这意味着,只需要再降低6000元的单车分摊费用,或通过涨价、降本等方式增加6000元的单车毛利,就能实现盈利。
一位关注小米的投资人分析,如果月交付稳定在3万辆,季度交付9万辆,单车毛利按6.7万元计算,季度毛利约60亿元,如果季度费用控制在60亿元以内,就能实现盈利。
随着小米YU7上市,加上二期工厂产能完成爬坡,估计小米汽车下半年还会迎来一波增量。
05 集团强力支撑,生态协同效应显著
小米汽车的成功,离不开小米集团的全面支撑。
资金支持是基础。从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小米已经为汽车业务累计投入了超300亿元。充足的资金投入确保了研发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渠道协同效应明显。小米汽车借助小米之家的渠道网络,避免了大量的渠道建设成本。Q2小米新增线下门店1700家,这些门店既服务于传统业务,也为汽车业务提供展示和体验空间。
营销效率大幅提升。小米汽车的话题性很强,自带流量,节省了大量营销费用。雷军的个人IP效应,也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免费的营销资源。
技术共享也是重要优势。小米很多研发投入是共享的,比如AI算法、芯片设计、软件开发等,既服务于手机业务,也服务于汽车业务。以玄戒O1芯片为例,这款芯片既用于手机,也用于平板,未来还可能用于汽车。
06 挑战仍存,未来发展关键点
尽管成绩亮眼,但小米汽车仍面临多重挑战。
产能限制是当前最直接的问题。跟进小米官方显示,如现在下订小米YU7最快需要41周才能交付,最慢更是要58周。如此漫长的交付周期直接影响后续消费中的下单意向。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造车是个很卷的赛道,你有的配置,同行改款之后很快就能学习甚至超越。再加上锂电池的价格有企稳回升的趋势,小米26.4%的毛利率是否长期保持,是要打个问号的。
海外拓展存在不确定性。小米计划在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竞争将更加激烈。卢伟冰坦言,小米汽车的知名度现在肯定是不高的,需要在2027年之前提升小米汽车品牌的知名度。
长期投入需求巨大。汽车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需求巨大。如何在控制费用和保证投入之间找到平衡,是小米汽车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小米汽车的高毛利率证明,中国品牌能够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随着二期工厂产能爬坡,小米汽车月交付量已突破3万台。
小米汽车的野心不止于国内市场。卢伟冰透露,小米将在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继续沿用在国内的成功打法。欧洲是汽车工业的老家,小米的行事策略一贯是从难到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