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TCL华星的大手笔投资和丰田造超级工厂这些消息一出来,多少人都炸锅了。是不是觉得国内外这些大企业下手真狠?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些大新闻,看看它们到底折射出点啥,背后又藏着什么门道。
先说TCL华星光电这次出手,直接砸下295亿在广州黄埔区造生产基地,这可不是小钱啊。这一看就是定下心要把面板这条赛道做大做强。现在显示器不止用在手机、电视、电脑上,车载显示器、商用大屏需求暴涨。你想想,现在一台车哪还有不带屏幕的?而且国产面板这些年全球范围能跟日韩干一干了,就是靠不断砸钱升级产能。这次TCL华星这手,既扩大了高端面板的产量,也是在巩固咱国产屏在国际上的地位。现在技术落后别人一代都不行啊,必须紧紧咬着跟头打,还得抢先量产出新品,这就是为什么厂房、模组、废水处理一套配齐,一步到位不留短板。
丰田汽车这边也不安分,一下子投下55亿元去捷克建超级工厂。别看丰田前些年对电动车不紧不慢,现在发现欧洲市场大变样,纯电动车潮水已经挡不住了。特斯拉这两年车卖得飞起,大众、奔驰也杀进来了。丰田要是再不加把劲,市场份额分分钟让人抢走。超级工厂这个词很好理解,就是投产速度快、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柔性生产能变着花样整车型,为欧洲市场量身定做新车。24个月起一座大厂,这还是懂得赶趟的思维。
再看中国本土这些高新制造业,一个个也都在马不停蹄地落地扩张。比如瑞基控股在武汉、卓创智能去黄石、诚迈去黄冈,这些投资虽然跟TCL、丰田比没那么大,但加起来完全不小。这类激光智造、智能终端、电脑相关基地,也就是咱们说的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底子。别小看这点钱,这实际上是下一步高质量产业布局。建完不是产一批就拉倒,而是要不断迭代升级,吸引技术人才、上下游企业配套。一旦形成小集群效应,很快就能带动一拨就业又带来二次投资。
比如金宇轮胎在青岛落地数字生态研发总部,这逻辑也是一样的。过去传统制造光会生产没啥用了,如今得往智能化、数据化、数字生态这些方向走,否则很快被别人替代掉。你看名字都带“数字生态”,意思就是不光会做轮胎,还能借助大数据做市场分析、智能生产、售后服务一条龙,被客户黏住后市场就能跑得更久远。现在有批文落地,也算青岛本地产业链智能升级的一环。
这年头,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你看埃夫特在芜湖搞个超级工厂,总投资也19亿,专门造智能机器人、数控设备、零部件、检测中心等等。这不是单做零件,而是一整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能力。自动化这东西吧,谁家提前量产谁就能吃到设备升级的最大红利。毕竟人工越来越贵,制造业下次升级肯定都靠自动化设备。而且像芜湖本地,这类项目建起来,对当地的制造、物流、供应材料都有很大带动。
同类型的还有福耀集团的安徽生产基地,投了57.5亿,规模更大。产能说出来吓死个人:年产400万套汽车玻璃,全部到位年产值60亿元。你说这生意不香嘛?咱们汽车产业这些年往上冲,不管新能源还是燃油车,都需要质优价廉的配套零部件,像玻璃、轮胎、电子、显示器,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竞争点。福耀能做到全球汽车玻璃数一数二,就是瞄准了国产车和出口市场的巨大缺口,谁学谁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风调雨顺。看克罗格这个大零售商,这波裁员1000人,其实就是活生生的降本增效。美国零售竞争也是够激烈了,线上冲击,实体店压力巨大,成本每年还得涨,光这么撑肯定不灵。克罗格这种调整,说白了先从编制里减掉多余的部分,省下的钱再拉去开新店,还得再赌一把市场机会。裁员谁都不想,但企业要活下去没办法,只能精简,把资源配置到核心业务上面。对比来看,咱们国内制造业还是在持续扩招,往高端转型,说明咱们经济结构现在是新旧动能交替,而美国不少传统行业只能断臂求生。
说到创新创业生态圈,最近海淀区的动作也很大,拿出了真金白银去支持孵化器。你说一个孵化器最高能拿1亿元的直接支持,还给这么长的周期,蛮霸气的。现在创业其实不光就靠热情,还得有现金弹药、技术团队、资源对接。大部分初创公司死于中途,其实都是没钱没资源死掉的。政府给孵化器这么多支持,其实是赌“出几家大公司”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创新氛围。这种前置资质认定+专家把关+拿到手的资金,就可以挣钱养创业者团队,让人能静下心想技术、搞产品。这对北京来说相当于是巩固自己“创新第一城”的地位嘛。
总归看下来,现在不管哪行哪业,投资都是越来越大、眼光越来越长远。小打小闹赚快钱的时代明显要过去了。现在是拼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产能规模化和自动化升级。你能看到,从TCL华星这类电子制造大厂,到丰田、福耀、埃夫特这些汽车产业链,再到新兴的数字基地、激光智造、智能孵化,大家都在拼命“搭舞台,广撒网,等大鱼”。只要有几条赛道成气候,一个区域就能起来,新一轮的发展红利也就来了。
当然,也要看到挑战。这么多大项目,钱花不少,但市场得跟上。你像新能源汽车,假如需求掉头下跌,或者有新技术完全颠覆,前面投的巨资能不能收回来都很难讲。但任何行业都躲不过周期,也躲不过变革风险。成熟企业一般都想得很清楚:与其躲躲藏藏捏着钱不动,不如主动加码,形成壁垒。你迟早都得去升级产线,但你领先半年,获利时间就多半年。这叫抓住风口,决策狠一点。
最后,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得看看,这些大布局跟咱有啥关系。首先这能直接拉动就业。比如工厂建起来要招技术工、管理人员,本地会兴起一波吃喝拉撒的生意。长期看,这还能形成产业集聚,让一个地方越来越宜居宜业。再比如有大企业带头,创业公司能够搭便车,有地方孵化出独角兽,人才就业选择也多。东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有投资、有企业、有产业,谁都可以实打实分点蛋糕。这个趋势,怎么选工作、怎么创业、怎么买房子都和它有关。会看趋势的人先动,永远比别人多点主动权。
总的来说,现在国内外大企业的每一笔亿级投资,其实背后都是对未来产业前景和本地环境的信心。咱们得有危机意识,也得有机会思维,知道什么该赶紧做,什么该静观其变。任何风口都不是等出来的,能冲的都已经冲上去了,剩下的只能看谁活得更久,谁能熬过难时。总之——机会属于有胆量有准备的人,风雨来的时候谁先打伞谁就少挨雨。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