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最近的“微微一动”,到底是喘口气,还是在蓄力布局?
消息一出来,多少汽车圈的老铁们多少眉头一挑:营收几乎原地踏步、扣非净利猛刹车,前脚刚享受完去年大丰收,今年是不是就准备盘个“悠着点”?这里头究竟藏着什么门道?别急,今天就换个思路,把时间轴拉长、把数据逐条拆碎,“挖墙角”也得把真相盘清楚!
先看那份现象级的财报,营收923亿,增幅还不到一个点,净利润则打了个小滑坡,跌掉一成——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长城的老粉估计心里头会犯嘀咕,这车企昔日风光无限的时候,动辄都是大红大紫,怎么突然就变得“养生”起来了?是战略转型,还是形势逼人?你说厂商不着急嘛,看着眼前的行业比赛,隔壁比亚迪、吉利都在憋大招,长城还能“躺平”多久?
其实吧,营收那点涨幅说多不多,说少也真不算太少。要放到上一年,长城直接就能把朋友圈刷屏,净利暴涨80%多,可今年呢,突然一脚踩了刹车。难不成是去年拼过头,今年休整?还是市场套路越来越刁钻,连长城这种老司机都得细水长流?这种场面,怎么看都像“还没到悬崖,但已经在边上打滑”。
再翻细账,扣非净利润才刚刚突破三十亿,相比去年直接掉三分之一。这数字往那儿一摆,估计投资人都得多喝两瓶枸杞茶压压惊。就连一季度那会儿,长城汽车的业绩也露出点端倪:营业收入头一次在近两年里“后退”,净利跳水。眼看着第一季度还在挣扎,第二季度忽然冒上来点火苗——营收、净利都来了个“反弹”,但这反弹劲头跟隔壁比亚迪那种“冲天火箭”可差了一大截。
比亚迪、吉利这半年叫一个累积爆发,营收、净利润成倍增长,被业内称为“拉满了挂”。再对着长城汽车的数据一看,多多少少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你说是不是行业洗牌太快,还是自家装备没能升级?毛利率净利率这两项都在缩水,而且销售费用一下窜升级,猛涨六成。这花出去的冤枉钱,大多用来搞渠道和新车宣传。照理说砸的钱多了,见效也得更足,可现在看来,似乎有点“用力过猛”,没把效益拉回来。
其实你细琢磨,长城汽车不是没下本钱。可研发投入那点涨幅真有点赶不上行业节奏。你看人家比亚迪,三百亿起步,吉利也把七十多亿砸进去了,长城却只挪出四十多亿。研发是企业命脉,这一项跟不上,那不是迈开大步往前冲,而是小跑跟着后面吃土。
讲到销量,长城汽车又有点“佛系”。董事长魏建军直接摆出态度:“哪怕跌出前十都不怕,宁可慢点,也别为销量瞎折腾。”这话,有点反潮流。你说行业都在卷高增长、抢份额,人家倒好,摆明了不玩“数量游戏”,只求“健康发展”。去年销量基本没变,今年确实小幅上涨,但总量和新能源渗透率,却被行业大盘甩出好几条马路。
具体看看,新能源那部分的销量虽说涨了两成多,但和整个市场一比,份额还不到三个百分点。长城总销量里,新能源只占二成八,而行业均值已经突破四成四。明显掉队。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其实跟产品策略有很大关系。长城主攻越野车、皮卡——硬核粉丝偏好传统燃油,新能源这种“新物种”在这片阵营里,属于“插边球”。这就像,大家都在玩智能手机,长城还在做老式功能机。偶尔能赢个痛快,但长远看,你得跟上趋势。
市场体量做不起来,供应链议价就难,成本摊不低,利润空间自然被压缩。长城品牌虽然覆盖广,SUV、皮卡、新能源都有,但没形成压倒性规模优势。你说这和那些“寡头”比,像站在小河对岸看大江,气势上先弱三分。
转头再看他们最近忙啥?这家公司35年老字号,产品线宽得快能拴根麻绳满铺,但眼下话题都在“超豪华”。最新的动作是招募全球供应商,服务新成立的“超豪车BG”品牌。看样子,下盘棋,是要堆高端。其实,早在坦克品牌单飞那会儿,长城就有心要登上“豪华车”舞台。坦克主销价位已经上了三十万,但离百万元的豪车之巅还远着呢。
今年设立“超豪车BG”部门,董事长亲自挂帅,这气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超豪车计划不光卖车,更是品牌形象的“火箭推进器”。卖一台赚一笔,能不能打破国产品牌“只能做便宜货”的老帽子,行业里也有不少人在观望。毕竟,一款百万元级车型能撑门面——技术、制造全都得硬,但产量不大,更多只是“秀肌肉”用。
这里就到了本局最微妙的关口。财务这事你不得不担心:钱是真金白银,投入都是“下血本”。截止到半年报,长城账上货币资金少了近三十亿,这都还没正式“撒钱”去堆超豪车。超豪车小批量生产,单车成本暴增,要是销量一般般,砸出去的钱能不能捞回来?这可是真问题。
企业“喘口气”,到底是蓄力迎战、还是被迫停顿?很多时候,你很难分得清。长城汽车眼下的打法怎么看都像在试探市场、扩展打法。营收停滞不前,净利压力越来越大,品牌想往高端冲,新能源却没跟上步伐。外人只看到表象,其实里头的难处不少。不光是钱和市场的事,战略方向、团队调度都要跟上。
有时候一个企业不是没想好路线,而是在市场的巨浪下,被推得东摇西晃,得琢磨着哪一步是温柔步、去哪儿是险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成了行业标尺,长城这个老大哥,要么扛住潮流,要么就要被新人掀翻。看现在的动作,高端豪车想做,渠道也在优化,研发没停,却始终带着点“试水”的味道。难不成是要在下半场憋个“大招”,还是准备为将来铺路?市场给了长城时间,剩下的就看能不能把机会转成底气。
拉回现实,你会发现,光靠“情怀”难撑一线,终究还得市场说话。长城汽车的转型路并不孤单,多少国产品牌都曾在逆境中找出路,但有的变身崛起,有的低头认栽。站在这个节点,长城如果不能彻底突破产品、渠道、品牌三重壁垒,极有可能会在风口浪尖上徘徊。毕竟汽车江湖里,“慢下来”不是罪,但快起来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总结一句,对长城汽车来说,今年这样的数据不算灾难,倒像是前夜的冷风,但隐隐藏着两条路——一个是扎实修炼内功,另一个是加速创新冲高端。如果两条路能同步推进,那下一个财年也许就是重回战场。如果跟不上行业步伐,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咱们这帮“吃瓜群众”,既盼着国产车企卷出新花样,也想看老牌劲旅如何翻盘。大戏还远没落幕,剩下的时间,归长城自己决定。
话说你怎么看今年长城汽车的“慢步”打法?是真蓄力还是掉队?你会为它的新豪车买单吗?欢迎大家留言吵起来!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