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环早高峰堵3小时,82公里油耗4.56升?这台美系混动B级车月供2963元,让95后直接放弃了纯电
上周在加油站遇到个哥们儿,说他刚从北京开到杭州,一箱油跑了1048公里,我当时就笑了——又一个来吹牛的。结果人家掏出手机翻行车记录,表显剩余续航97公里,平均油耗4.4升。我琢磨半天,这要是真的,那我这些年对美系车的认知算是白瞎了。
更邪门的在后头。我专门找了个工作日早高峰,气温零下3度,空调开24度自动,车里坐俩人加设备差不多两百斤重。从四惠出发绕四环,经望京到中关村再转回来,全程82公里,平均时速28公里——这种路况放我那台老2.0T上,油耗表妥妥11个往上蹿。
结果呢?表显4.3升,加油枪实测4.56升。
我专门研究了下这套混动系统的逻辑。城里走走停停,30公里以下那个电机自己干活,发动机就躺着给电池充电。最费油的冷车启动阶段,发动机压根儿不参与。听起来简单,但能把油耗压到这份上,调校功底得过硬。
动力倒也不含糊。找了个封闭道路测试,电量八成,ESP正常开启,地板油踩下去,电机先出力,0.2秒扭矩就冲到235牛·米,发动机转速拉到1500才介入。那种推背感挺明显,但整个过程很线性,没有AT变速箱降挡那种顿挫。零百加速7.2秒,比厂家给的7.5秒还快了0.28秒。
车内那块27英寸贯穿屏确实够大,分辨率4096×768,白天户外看不反光,晚上也不刺眼。副驾可以独立连蓝牙耳机刷视频,三指左滑就能把内容推给主驾,导航提示会自动把视频声音压低。连续跑4小时导航加音乐加副驾追剧,车机温度38度,没出现过卡顿。
空间这块儿挺实在。我1米8的个头坐前排调好位置,后排膝部空三拳多,头部四指,中央地台凸起才5厘米,42码鞋能平放。后备箱纵深1米12,28寸行李箱横着塞进去,后面还剩两拳宽。后排靠背角度27度,比同级别不少车都要大点,长途坐着腰不累。
跑高速的话,智能辅助驾驶还算靠谱。京津高速大雾天,车道线被积水盖住,摄像头配合毫米波雷达融合识别,连续127公里没接管。一键变道成功率96%,剩下那4%是因为旁边大货车压线。拥堵路段跟车0到60公里可以脱手3分钟,仪表盘用红外摄像头盯着你眼球,低头超过2秒就报警。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这台车用的1.5T发动机,歧管喷射加缸内直喷双系统,直喷压力最高350bar,雾化颗粒小于8微米。实测跑5万公里拆解,进气门背面积碳厚度不到0.05毫米,清洗周期比同级别长一倍。涡轮扭矩平台提前到1600转,城里60公里匀速只需要1100转,省油的同时车内也安静。
说到静音,这车前挡和前排侧窗都用双层夹胶玻璃,厚度5毫米。发动机舱双层隔音棉加四门三道密封条,白车身空腔24个位置注了发泡材料。实测60公里车内噪音55分贝,120公里也就68分贝,语音助手唤醒率能到92%。晚上11点在五环上跑,副驾用微信语音通话,对方听不出路噪,还以为在室内。
价格这块儿门槛降得挺低。官方金融把17万多的混动版拆成零首付60期零息,月供2963元,比北京租个一居室便宜500块。送6年6次保养加三电8年16万公里质保,3年后按车价55%回购。销售私下透露,上市一个月订单里35岁以下占71%,金融渗透率68%,直接把混动B级车门槛拉到紧凑型车的价位。
车漆颜色也值得说说。那个紫韵灰加了云母和铝粉双效颜料,15度角看是深灰,45度泛紫,90度接近纯黑。喷涂厚度比常规多12微米,清漆里掺了抗紫外线纳米陶瓷。有车主在三亚海边停了30天,洗车后色差肉眼基本看不出来。二手车商收车价比白色同款高2000块,小众原厂色保值这事儿算是坐实了。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太多参数好看但不实用的,也见过实用但没亮点的。这台车比较特别的地方,大概就是把混动系统的优势发挥得比较透。城里省油,高速续航够长,动力不弱,空间也够用。对每天城里通勤、周末偶尔跑长途的人来说,这套组合挺对路子。
适不适合自己,还得看实际用车场景。不过从订单结构看,年轻人占比超七成,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些问题。车始终是拿来用的,油耗、空间、价格,哪个环节都得经得起日常折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