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泊车首赔腾势Z9GT,地锁刮擦维修全过程
最近这阵子,新能源圈里聊起智能泊车的事儿还挺多。说起来,这两年不少品牌都在推自家智驾系统,比亚迪今年搞了个“全民智驾”,把高速NOA和全场景泊车啥的,直接铺到7—20万区间一堆车型上。以前买高配才有的东西,现在街头巷尾都能见着,说是“鲶鱼效应”也不算夸张。隔壁厂家的销售群里有人开玩笑:嘴上骂得欢,手底下跟得快。
不过用归用,有些事心里还是犯嘀咕——尤其是自动泊车那块儿。我邻居老李去年刚换了台电动车,他每次停车还坚持自己来,“机器再聪明也不如我眼睛靠谱”。其实不少人都担心速度慢、识别不到位,还有就是怕真撞了谁赔?前阵子比亚迪OTA升级后,把天神之眼系列智能泊车又优化了一轮,还放话说:只要是在系统自动操作时出事故,不用走保险,比亚迪兜底。这消息出来的时候,我那微信群炸锅了,有人质疑:“真的敢赔?不会扯皮吧?”
结果没过多久,就真有第一例赔付出来——而且不是大家猜的那些主力车型,而是一辆腾势Z9GT(据说搭载的是天神之眼B)。事情发生在一个地下停车场,据车主回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启用了代客泊车功能,本以为地锁会自动落下,但偏偏没动静。他听到底盘下面传来一声响,下去一看,地锁变形了,腾势Z9GT底盘明显被刮到了。
这哥们当时心情复杂,说实话谁遇上这种事都会慌。他赶紧联系售后,对方来了三个人,在现场转悠半小时,还调取车辆后台数据分析了一番。据维修师傅私下聊天透露,其实现在这些新款车型的数据采集很细致,只要是系统自己控制的时候发生异常,一查就清楚。当天下午,比亚迪给出的答复很干脆:“免费修!”这哥们后来在群里发消息,说服务态度不错,也算放心下来。
顺便插一句,我朋友去年提的新款汉EV,用过几次自动泊车,每次进小区碰见路边花坛或者低矮障碍物,总觉得识别率一般。“摄像头装那么多,还认不出个砖头?”他经常吐槽。不过据售后师傅讲,目前大部分国产智驾对于类似地锁这种镂空、低矮的小物件确实容易漏检,不止一家品牌栽过跟头。有时候技术迭代太快,一些冷门场景反倒成短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启动智能辅助,无论怎么撞都是厂家负责,其实后台数据分得特别清楚。如果你手动介入或者乱按暂停,再出点状况,那就只能自认倒霉。我之前听一个技师闲聊,他碰到客户强行切换模式导致剐蹭,被拒绝理赔之后还闹到店长那里,“我们可不是慈善机构”,原话我记得挺清楚。
至于为什么比亚迪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有人分析,这其实也是收集实际使用数据的一种方式,让更多用户参与真实场景,为模型训练提供素材。有业内人士顺嘴提过,现在行业内对人员安全要求极高,只要伤不到人,小磕小碰厂家更愿意主动兜着。一方面积累经验,一方面提升口碑——当然钱肯定不是白花,不过他们也知道,如果没人敢用新功能,再牛逼也是摆设罢了。
对比一下早几年同价位燃油轿车,那会儿顶配才有倒影雷达,多数人还是靠耳朵和感觉停进窄位置。现在年轻司机开惯新能源,对各种辅助习以为常,可真正遇到特殊障碍,比如老旧小区里的铁链条、杂物堆,就连最贵的激光雷达也未必百分百灵光。这种细节问题,在微信群和论坛经常被吐槽,也难怪各家工程师天天加班做算法优化……
最后补充个冷知识:据维修圈朋友透露,今年春季北方某城市出现一次批量“智能停车误判”事件,好几辆不同品牌电动车因为识别失误撞到了同类型金属挡杆。不少业主联名找物业协调解决方案,到最后各家处理方式五花八门。但像比亚迪这样直接承诺免费修理并兑现,大伙印象还是蛮深刻。“以后买新电动车先问问有没有兜底政策”,这是最近二手市场流传的话题之一,你信不信?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随机分布于正文及末尾段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