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真的魔幻。都2025年了,一帮浓眉大眼的欧洲老钱,什么奥迪奔驰大众,突然开始对着燃油车这个“过气网红”疯狂上香。这操作,就像是所有人都去修仙飞升了,你告诉我秦始皇还在研究长生不老丹,主打一个复古。这帮人不是疯了,也不是傻了,而是悟了,是开窍了。他们发现,在新能源这个修罗场里卷生卷死,打到最后大家都是在为宁德时代和各种芯片厂打工。不装了,摊牌了,与其在别人的牌桌上当小弟,不如直接把牌桌掀了,回自己的苞米地里继续当土皇帝。
你再看他们都整了些什么活儿。奥迪Q5L,一个根正苗红的燃油车,居然塞了个激光雷达,据说还要上华为的智驾系统。这画面,就约等于给关二爷配了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突出一个物理超度与魔法免疫。还有那个朗逸PRO,1.5T发动机硬是压榨到油耗快赶上隔壁日系混动了,这简直是不给同行留活路,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奔驰C级更绝,之前换了1.5T被用户骂得心态崩了,现在又灰溜溜换回2.0T,主打一个听劝,只要你骂得够狠,奔驰都能给你跪下。
讲真,这些技术升级,你说它革命性吧,谈不上。但它传递一个信号,特别明确的信号:我们不光能打,我们还能抄作业,电车有的花里胡哨,我们油车也要一把子整上,就问你怕不怕?这帮人是真的把消费者当傻子啊!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新能源那边打得是天昏地暗,价格战都快打成世界大战了,你便宜一万,我便宜两万还送全套家电,最后一看财报,除了头部几个神仙,大家都在赔本赚吆喝,突出一个慈善。反观油车,十五到二十万这个黄金区间,销量稳如老狗,利润噌噌往上涨了十二个点。为什么?因为买这个价位车的用户,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你跟他讲智能座舱大沙发,他问你这玩意儿冬天会不会漏电,夏天会不会把屁股烤熟。你跟他讲自动驾驶能解放双手,他脑子里浮现的是小区里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和外卖小哥,那才是所有AI的终极考官,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毕业设计。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路况哲学,是道诡异仙来了都得先考驾照的魔幻现实。
我作为一个真的折腾过好几辆车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心态了。这帮用户,他们不需要虚无缥缈的信仰,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工具,一个能随时说走就走,不用担心在高速服务区为了个充电桩跟人真人快打的工具。一个能开十年,维修保养门儿清,随便一个路边摊的师傅都能给你修明白,不用担心换个电池等于再买一辆新车的工具。你别说,这个新朗逸PRO的内饰,看得我这个中年人都有点心动了。诶,我上次车里那瓶冰红茶去哪了?
这种朴素的、原始的、甚至有点土的需求,就是燃油车最后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被电车的光环压缩得不成样子,但真到了节假日高速堵车、北方冬天续航尿崩的时候,这块毛巾一泡水,瞬间就膨胀成一张能给你兜底的comfort blanket。它不性感,但它能过。就是能过。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品牌玄学的存在。比如奔驰,很多人买的就不是车,就是那个三叉星辉。这事儿吧,你没法用理性解释,它就是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虽然我还是不懂,可能是我境界不够。所以奔驰搞电动车一直不温不火,因为买奔驰的人,要的就是那个EA888发动机的轰鸣和9AT变速箱的丝滑,你给他个电机,他觉得味儿不对,信仰崩塌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战地记者,一边是新能源的闪电战,一边是燃油车的堑壕战,而我,就在中间来回横跳,试图搞清楚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场面就是这么个场面。
所以你看,丰田和大众这种老油条就玩得更明白。RAV4既有燃油版也有混动版,朗逸Pro和老款一起卖,翻译过来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我不管你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十八线小县城,不管你家有没有充电桩,我总有一款能收割你。这不叫技术路线摇摆,这叫战略性猥琐发育,突出一个稳健。
最后扯远一点,这事儿还跟全球供应链有关系。欧洲要收碳关税,美国有IRA法案,大家都在搞本地化生产。燃油车那套东西,发动机、变速箱,核心技术还在德国人手里,但生产线落地相对容易。新能源呢,电池、电控,我们中国占了先机,但你想出海建厂,人家各种给你使绊子。所以对于想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在海外搞燃油车或者混动,可能是一条意想不到的任意门。
所以到最后,燃油车能不能活,不取决于技术,也不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那帮欧洲老爷们什么时候想通了,愿意把EA888的图纸拿出来跟我们共享一下。当然,这比让三体人理解什么是爱还难。所以别再问燃油车还能撑多久了,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担心充电排队的人,只要还有一个喜欢听发动机咆哮的改装爱好者,它就死不了。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更鸡贼、更分裂、也更清醒地活着。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燃油车选了第三条路:在人间,再赖一会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