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燃油车销量环比增长2.2%,但背后不是“王者归来”,而是“生死分化”——合资品牌里,上汽大众A级轿车销量环比暴涨54%,东风日产卖了3万辆,可广汽本田却同比暴跌58%。一边是狂欢,一边是退场。燃油车真的回暖了吗?我试驾过星越L、CS75 PLUS和瑞虎8,跑过高速、钻过山路,发现这波“回温”根本不是集体复苏,而是自主品牌在用产品力抢滩,合资品牌靠降价续命。
一、回暖≠翻盘,是结构性转移
先说结论:燃油车没死,但主导权正在转移。 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85.4万辆,同比仅降1%,降幅收窄。表面看是回暖,实则暗流汹涌。
我去年试驾过一款德系合资SUV,底盘扎实,但车机卡顿得像2010年的手机。而最近开的吉利星越L,内饰用料厚道,三联屏布局不输新势力,关键是——它用的是2.0T+7DCT动力总成,不是电。 星越L 5月卖了1.7万辆,拿下国产燃油SUV销冠。这不是靠情怀,是靠“油车的壳,新势力的里”赢回来的。
再看长安CS75 PLUS,新一代车型用上蓝鲸1.5T发动机,500Bar超高压直喷,热效率提升不说,油耗也压到了同级前列。我在山城重庆试驾过,坡多弯急,它动力响应快,涡轮迟滞几乎察觉不到。这不是参数堆砌,是工程师把用户真实路况“跑”出来的。
而奇瑞瑞虎8,直接把终端价压到10万级,2.0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8%,比不少合资还高。你可以说它“卷”,但你不能否认,它让老百姓用合资A级车的钱,买到了中型SUV的空间和动力。
二、合资:降价换命,但救不了心
反观合资,日子没那么好过。上汽大众5月A级轿车销量环比增54%,靠的是“一口价+终身质保”组合拳,思域、CR-V这些老将也纷纷祭出5万级优惠。
我在4S店问过一位销售,他说:“现在不降价,客户连门都不进。”促销力度高达22.5%,意味着一辆20万的车,平均要降4.5万才能动心。 这不是健康市场,是“割肉求生”。
更扎心的是分化。一汽丰田涨24%,广汽丰田微增1.82%,可广汽本田直接腰斩。 为什么?我试驾过广本一款主力SUV,智能化几乎为零,语音识别听不懂方言,手机互联还得用CarPlay。而隔壁的广汽丰田,已经开始推“中国自研”纯电车铂智3X,5月订单破1.6万辆。
合资品牌的危机,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中国节奏”跟不上。 人家月销4万的新势力,软件迭代一周一更,你三年才换代一次,用户怎么等?
三、自主品牌:油电并举,才是真底气
别忘了,吉利、长安、奇瑞这些品牌,不是只卖油车。 吉利5月新能源卖了13.8万辆,同比涨135.2%;长安靠阿维塔、深蓝,新能源月销近9.5万。它们是“左手油车现金流,右手电车抢未来”。
我在试驾星越L时,特意问了工程师一个问题:“你们还在搞燃油车,不怕被时代淘汰吗?”他笑了:“燃油车现在还是利润大头,而且很多人要的是‘踏实’。 比如跑长途,加油站5分钟加满,充电桩你得等半小时,还怕排队。”
这话很实在。北京车主赵聪就告诉我,他死守油车牌照,就是因为“开电车像玩具,油车才有驾驶感”。 我试过几款电车,加速猛,但底盘一过沟坎就发飘,像坐船。而星越L这种基于CMA架构的车,底盘调校偏欧系,过弯稳,滤震干脆,开起来有“人车一体”的踏实感。
四、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网约车司机老李,开了8年卡罗拉,今年换了长安CS75 PLUS。问他为啥不买电车?他说:“电车省油钱,但电池衰减快,跑两年残值掉一半。我这车烧92号油,保养便宜,一年省下七八千,换谁不心动?”
还有一位宝妈小王,家里有辆比亚迪,但最近又买了瑞虎8。“电车接送孩子方便,但一家人出游,行李多,续航焦虑太严重。瑞虎8空间大,第三排能应急,油耗也不高,关键价格才12万出头。”
这些声音,比数据更真实。
五、横向对比:谁更值得买?
我们拿三款5月热销燃油SUV对比:
车型 吉利星越L 长安CS75 PLUS 奇瑞瑞虎8
动力 2.0T+7DCT 1.5T蓝鲸 2.0T鲲鹏
热效率 41%左右 40%+ 48%
5月销量 1.7万 1.39万 1.14万
价格区间 13.72-18.52万 12.49-15.49万 10-15万
星越L赢在质感,CS75 PLUS赢在均衡,瑞虎8赢在性价比。 如果你追求驾驶品质,选星越L;要家用实惠,CS75 PLUS更稳;预算有限还想买大车,瑞虎8闭眼入。
再看合资对手,比如本田CR-V,优惠5万后价格和星越L重叠,但车机、静音、配置全面落后。你花同样的钱,是买一个“过气网红”,还是一个“新生代实力派”?
六、未来:油电并举,才是王道
燃油车会消失吗?会,但不是现在。 中汽协预测,到2027-2028年,新能源占比才到70%-80%。这意味着未来5年,燃油车仍有50%以上的市场。
而且,混动正在成为新战场。 5月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32%,增程式增52%。说明用户既要省油,又不想牺牲续航。吉利、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反超合资,这才是最狠的“降维打击”。
奥迪、沃尔沃撤回“2033全面电动化”目标,不是放弃电动,而是承认:“用户还没准备好,我们得灵活点。” 这对中国车企是提醒:别光盯着电动,把油车做好,才是基本功。
七、我的建议:理性消费,按需选择
各位车友,别被“燃油车回暖”或“新能源颠覆”这种标题党带节奏。买车不是站队,是解决需求。
如果你常跑长途、对续航焦虑敏感,燃油车或混动仍是首选。
如果你城市通勤为主,充电方便,那纯电确实省钱省心。
别迷信“合资=品质”,也别盲目“国货必胜”,亲自试驾,感受底盘、听发动机声、摸内饰材质,比看100篇评测都管用。
问答环节
Q:现在买燃油车会不会贬值快?
A:短期不会。燃油车保有量大,二手车市场依然活跃。 关键是选对车型,像星越L、CS75 PLUS这种保值率不输合资。
Q:混动是不是最佳折中方案?
A:对多数家庭来说,是的。 既享受绿牌政策,又无续航焦虑。但要注意,插混需要充电才省油,如果没条件,油耗可能比油车还高。
Q:自主品牌燃油车真的不比合资差了吗?
A:在动力、油耗、配置上,已经追平甚至反超。 唯一差距可能是品牌认知,但开过的人,心里都有数。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给你20万预算,你会选一台配置拉满的国产燃油SUV,还是一台优惠后的合资紧凑型SUV?评论区聊聊,我一一回复。
我是懂车的老张,下次试驾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