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考驾照新规来了,速看必知变化!

最近,不少准备考驾照或者刚拿到驾照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说了,驾驶人考试的内容有了新变化。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是不是考试又要变难了?

其实,这次的调整,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增加难度,而是为了给每一位驾驶员的技能库里,增加两项非常实用、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救命的本领。

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也关系到道路上每一个人的安全和顺畅。

重磅!考驾照新规来了,速看必知变化!-有驾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个新变化里里外外说个明白。

这次改革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生小事故后怎么快速处理,另一个是遇到紧急情况时怎么进行现场急救。

这两件事,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只要你开车上路,就随时可能遇到。

过去,我们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大多来自零散的新闻或者道听途说,现在,国家把它们正式放进了驾驶培训和考试里,就是希望每一位从驾校走出来的司机,都能成为一个既懂法、又懂急救的“全能型”驾驶人。

先来说说这个“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理解,就是把交警“请”到了你的手机里。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的场景:在路上不小心和别人的车发生了剐蹭,哪怕就是掉了一点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双方司机下车,先把车停在路中间,然后开始理论,谁对谁错争论不休。

如果谈不拢,就得打报警电话,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在等待交警到场的这段时间里,两辆车就像两个“路障”,后面的车流很快就会堵成一条长龙,不仅耽误自己的时间,也给整个城市的交通添堵。

交警赶到现场后,还要进行勘查、拍照、询问、制作文书,一套流程下来,半天时间可能就没了。

现在有了这个“视频快处”功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功能内置在“交管12123”这个官方手机应用里,也可以通过各地交警的微信公众号或者110报警后推送的短信链接进入。

当发生那种没有人员伤亡、只是车辆轻微受损、并且车辆还能自己开走的事故时,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拿出手机,点击这个功能。

接通后,手机屏幕上会出现一位远程的交警,通过视频通话来指导你处理。

重磅!考驾照新规来了,速看必知变化!-有驾

这就好比你和一个非常专业的朋友视频聊天,他会告诉你第一步该做什么,比如立即打开车辆的双闪灯,到车后方规定的距离放好三角警示牌,这是为了防止后方车辆没注意到,发生更严重的二次事故。

安全措施做好后,这位“线上交警”就会开始指导取证。

他会让你用手机摄像头,按照他的要求,把事故现场拍个遍。

比如,先拍一张两辆车接触部位的特写,再退后几步,拍一张能看清两车相对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全景照片,车牌号也要清晰地拍进去。

整个过程,你只需要拿着手机调整角度,所有的拍照、截图、证据固定工作,都是由后台的交警远程操作完成的。

这样一来,证据就非常客观,也避免了双方因为拍照角度问题再起争执。

当交警确认证据采集完毕后,就会在视频里告诉你:“好了,证据已经采集完成,你们可以把车开到路边不影响交通的地方了。”

车辆挪开后,道路马上恢复通畅。

而后台的民警会根据刚才固定的视频和照片证据,迅速判断事故责任,比如谁是全责、谁是无责,或者双方同等责任。

责任认定结果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双方当事人,同时生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版《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可以在“交管12123”应用里随时查看和下载。

拿着这份电子文书,就可以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后续的理赔了。

整个流程下来,可能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省时省力,还不影响公共交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这个方便的功能也不是所有事故都能用。

它有明确的适用条件。

首先,事故必须是轻微的,不能有人员受重伤或死亡,如果有人受伤了,那第一要务还是抢救生命,必须保护现场并拨打120和110。

其次,双方驾驶员必须证件齐全、精神状态正常,像酒驾、毒驾、无证驾驶这类严重违法行为肯定是不适用的。

重磅!考驾照新规来了,速看必知变化!-有驾

再者,目前这个功能主要在城市道路、国省道和县乡道路上推广,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的使用情况,可能每个城市不一样,用之前最好先确认一下。

另外,这个“在线服务”也有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7点到晚上7点,夜间发生的事故,还是需要通过传统方式处理。

把这些知识点加入驾考,就是希望新司机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处理小事故有更文明、更高效的办法。

说完了处理事故,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改革的另一个重头戏,也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大事——事故现场急救知识。

为什么现在考驾照还要学这个?

因为在交通事故中,很多时候最致命的不是碰撞本身,而是伤害发生后到专业救护人员赶到前的这段“空窗期”。

医学上有一个“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的是当一个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如果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存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而4分钟的时间,对于正在路上飞驰的救护车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这时候,谁最有可能在伤员身边?

就是像你我一样的第一目击者。

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就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一条生命、一个家庭争取到最宝贵的机会。

所以,新的驾考内容,就是要教会我们这些“准司机”如何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能伸出援手的施救者。

比如,最核心的心肺复苏(CPR),它不是随便在胸口按几下那么简单。

考试内容会告诉你,按压前必须先判断伤员的状态:拍打他的肩膀,大声呼唤,看他有没有意识;观察他的胸口有没有起伏,鼻子和嘴边有没有呼吸;用手指触摸他的脖子一侧,感受有没有颈动脉的搏动。

只有在这三项都没有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施救。

施救的操作也有严格的标准。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的中间下三分之一处,一个简单的定位方法是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

重磅!考驾照新规来了,速看必知变化!-有驾

按压的深度,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求至少达到5厘米,这样才能有效挤压心脏,把血液泵向大脑。

按压的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次,这个速度才能保证持续的血液循环。

同时,按压和人工呼吸要配合进行,比例是30比2,也就是每按压30次,给伤员进行2次人工吹气。

这些数字和操作,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心肺复苏,还有很多其他的实用急救知识。

比如,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血液像水枪一样往外喷,颜色鲜红,这时候不能只用纱布去捂,要赶紧找到出血点靠近心脏的一端,用手指死死压住那里的动脉,这叫指压止血法。

对于骨折的伤员,特别是骨头已经戳出皮肤的开放性骨折,千万不要试图把骨头塞回去,那样可能会带入细菌造成严重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的敷料盖住伤口,然后用夹板等硬物固定骨折部位,固定的范围要超过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才能起到真正的稳定作用。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脊柱损伤。

在车祸中,如果怀疑伤员的脖子或者后背受了伤,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绝对不要随意移动他!

不要让他坐起来,也不要试图背他或抱他。

任何不专业的移动,都可能让错位的脊椎骨损伤到里面的脊髓神经,造成永久性的瘫痪。

正确的做法是让他保持平躺的姿势,安抚他的情绪,然后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带着硬质的脊柱板来搬运。

可能有人会担心,我不是专业医生,万一救助过程中操作失误,给伤员造成了二次伤害,会不会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个问题,国家已经用法律为我们扫清了顾虑。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这条“好人法”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用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犹豫不决。

总而言之,这次驾考内容的更新,是一次非常接地气、非常有价值的进步。

它不仅仅是增加了几个考点,更是在向全社会传递一种新的驾驶理念: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会开车,还要懂得如何应对路上的突发状况,既能用现代科技高效处理事故,也能在生死关头,用科学知识挽救生命。

这让一本小小的驾照,承载了更重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