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名换回TEANA?行啊,但别涨我一分钱。
店里大哥一句话顶过一堆海报。
8月的夜风不凉,灯先凉不住,NISSAN字母一亮,隔壁车主回头的频率,比红绿灯切换还勤。
天籁PLUS,名字多了四个字母,情绪多了好几层。
我先说个硬的。
现款天籁7月卖了7459台,不爬坡也不躺平,像那种年年止步八强的队。
东风日产挑了个聪明打法:同堂销售。
PLUS站门口摆造型,现款在里屋谈价格,一个抬脸面,一个稳客单。
设计这回是真下手了:展翼式格栅拉宽了脸,前后贯穿灯把夜景铺满,尾部不再挂圆标,用发光NISSAN字母写名字,英文标TEANA回归,老用户笑成了表情包。
有人问我,是不是换壳。
扯点里子给你听。
动力没乱来,2.0T VC-TURBO继续打头,179kW、371N·m,CVT照旧;2.0L在边上看家。
讲真,没换挡冲击的那点激情,可它把平顺放到桌面中央。
城市通勤起步不拖,高速并线一点就上去,耳朵不累,油耗不离谱。
真要找刺激,你去赛道;真要稳,家里会投票。
镜头拉回前两天的展厅。
我翻到配色页,黑顶取消,小字写在角落,仿佛怕吵醒什么。
这决定太像老司机开车,油门不深、手势不大,却准。
钱花在第一眼上,更值当,灯、字母、格栅,都是能上短视频封面的东西。
你说浮夸?
成交那一刻,颜值就是道德,没商量。
车友群照旧热闹。
老TEANA车主发图,十年前的保养单都翻出来了,说终于回家。
紧接着有人吐槽:CVT开久了,没劲。
另一个回他:家里长辈坐在后排能睡着,算劲。
价值观不一样,结论都算对。
品牌就是把两拨人都哄住,一边放烟花,一边煮白粥。
插个人话。
去年我跟过一次试驾会,某竞品的换代,噱头是屏幕和语音。
上车三分钟,屏幕确实亮,路感却虚,减速带一过,车尾发飘。
那场结束后,我在停车场碰到一位南京大哥,他说:好看有用,但老婆会晕车,没戏。
这回天籁PLUS给我的感受是反着来的:把看得见的地方拉满,把感觉到的地方守住。
你可以说保守,我更愿意叫它拿捏分寸。
战术位移也得讲明白。
中型车这块地,凯美瑞用混动当常青藤,帕萨特用轴距当底盘砖。
天籁PLUS选择舒适+质感的双锚点:前排坐垫长、背部支撑软硬有分寸,底盘在碎石路有点呼吸感,过井盖不炸,一脚过去像被拖住又放开。
城市里这才是体感KPI。
两套动力的站位也清楚,2.0T当主攻,2.0L把门。
金融和置换再跟上,双阵容就能拉开空间,谈判桌留余地,门店效率就起来了。
数据要落地。
以现款的终端价格带看,17.98万—23.98万是官方区间,落地折扣常年有浮动。
PLUS上场后,合理推断价差5%以内,配合权益包,把平均成交价往上挪一点点,不惊人,但稳。
真要冲量,看四季度节点,年终政策叠加,首月环比能涨两三成,就算赢了第一阶段。
再掰开细节。
外观那条贯穿灯,不是摆设。
夜间识别度是免费广告,路边人眼睛就是流量入口。
尾标从ALTIMA回到TEANA,二手市场会默默记个好,检索更统一,口碑传播省力。
这些东西不上技术论坛,但一到传播场,都是活字。
背后思路挺清楚:新能品牌把夜间光影玩明白后,燃油阵营学会了情绪先行。
日产没跑偏,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做显性升级,省下的变更预算去稳动力和NVH。
与其堆参数吓人,倒不如让家里的三口从橱窗边路过时点个头,这是更现实的KPI。
经销商也爱这套,同堂陈列像双塔内线,谈价空间变宽,人来得就勤。
行业梗也插两句。
有人老调重弹:CVT不配2.0T,浪费。
真到标定层,程序把扭矩平台拎得很稳,中低速段衔接紧,急加速的听感像被滤过一层,没脾气的快。
你要踹背感,它不给,你要顺滑,它给到。
家用的赛点,不在百公里加速0.5秒,在你爸妈坐后排不吐、你媳妇不喊晕,这才是现实成绩单。
热词埋一下别太用力,免得像贴标签。
天籁PLUS、中型车、VC-TURBO、同堂销售、贯穿式灯,这几个点散着用,平台的机器会懂,读者也不烦。
要做的话题,劈成两半:TEANA回归的情绪牌,夜拍发光字母的视觉牌。
前者唤旧友,后者抓路人。
我最后给个小预测别打我。
短期看客流会起来,现款让价更松,PLUS把均价托住;中期若智驾和座舱不补课,热点会回到好看+舒服的二元,声量不至于秒天秒地,但够用;长期要想再走一步,可能得把底盘细节再打磨一刀,和隔音再做一层,甚至引入一套更高阶的辅助驾驶,把舒服做成体系化卖点,而不只是座椅和静谧。
写着写着,想起那位店里大哥。
他看了三圈,摸了摸发光字母,嘴里来一句:挺好,别太贵。
话糙理正。
车企想讲故事,消费者会掐秒表,掐的是实惠、听的是耳朵、看的是夜里那一眼。
真能打动人的,不是满屏的辞藻,是你在红绿灯边多看了一眼,然后脚就往展厅迈了一步。
一句压轴:这代天籁PLUS没把换代的牌翻满,却把看得见的升级按在脸上,脸上有光,心里不累,够它吃两年。
等它把智驾、座舱这俩短板再补齐,中型车这桌局,位置就更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