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年看到高速免费这种新闻,我都有种奇怪的感觉。你说它是福利吧,它确实省了钱。但你说它是修行吧,它又确实让你在路上悟了道,而且是道诡异仙那种道。
国庆八天免费,听着像是天降功德,实际上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主题是《论人类在钢铁压缩毛巾里能保持多久的理智》。
对,你没看错,就是压缩毛巾。平时在城市里,你的车是个交通工具,一旦上了节假日的高速,它就变成了一块被巨大压力压缩的铁疙瘩,然后在长达几百公里的拥堵中,缓缓吸水,膨胀,最后把你所有的耐心和体面都撑破。
这个政策,表面上看,是国家给你发红包。但你往深了想,这其实是一种“掀桌子式”的宏观调控。平时经济不温不火,消费有点拉胯,怎么办?最好的手段不是发消费券,那是小打小闹,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把所有人都从家里轰出来。
八天免费,就是那个引爆器。它用一种近乎“免费”的诱惑,把你骗上路,然后你就会发现,油费、服务区的天价泡面、景区的门票、酒店的住宿,哪一笔都不是小数目。这哪里是福利,这分明是一种另类的付费上班,用你的时间和san值付费。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在家躺着。
最牛的是这个判定标准,高速公路以驶离出口的时间为准。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关心你从哪来,什么时候上的高速,是不是在上面修了三天仙,我只关心你滚出我地盘的那一刻,时间对不对。这套逻辑,三体人看了都得递根烟,太降维打击了。它把一个复杂的时空问题,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粗暴的“Yes or No”,就问你怕不怕?
这意味着,在免费结束前的最后一小时,全国高速将上演一场真实的“闪电战”。无数的司机,就像掐着点要冲进任意门的选手,油门踩得比自己的血压都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24点前,冲出那个该死的收费站。
这种时刻,什么智能驾驶、什么辅助系统,全都是扯淡。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高速通行的关键,不在于你的车有多智能,而在于你前面那辆五菱宏光的大哥,愿不愿意让你加个塞。这才是最真实的人间。只要大哥一个不乐意,你就是开着EVA初号机都过不去。
然后是ETC那个事儿,典中典。
官方建议,你在哪上的,最好在哪下。人工上,就别走ETC。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条建议的时候,太阳穴一跳一跳的。我们花了那么多钱,搞了那么多高科技,又是云端,又是大数据,最后整个系统的鲁棒性,取决于一个司机朴素的记忆力。
只要你记错了,它就崩了。
这哪是智能交通,这是记忆力大比拼啊。你人工通道拿了卡,就像在网游里接了个新手村任务,结果你想跑到满级地图的副本门口去交,系统直接提示“角色状态异常”。出口的栏杆机不会抬杆,冷冰冰地看着你,仿佛在说:“机你太美”。
这套系统,和那些吹上天的自动驾驶有什么区别?都怕不讲理的。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只要你走错了道,系统直接就让你社死了。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
所以你看,所有高大上的技术,最后都要回归到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中被检验。就像有些品牌,自带一种玄学光环。
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觉得你在侮辱他。他要的就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精神马杀鸡。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内饰做工,他会跟你讲科技和未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车,而是维护这种信仰。
同样的,国庆上高速的人,他们的核心需求也不是“省钱”,而是一种“参与感”,一种“我都放假了,凭什么不出去”的执念。这种执念,比什么都强大。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高速比作修行,但你仔细想想,堵在路上七八个小时,不就是一种现代渡劫吗?
说真的,我每次在服务区吃那个15块钱一根的烤肠,都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但又忍不住买。
所以,朋友们,别研究那些“贴心提示”了。什么“就近选择收费站驶离”,话说得是没错,但你猜猜,在免费结束前那个小时,那个“就近的收费站”会堵成什么样?那不是出口,那是奈何桥。
我TM就想好好放个假啊!
真正的攻略是什么?
是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你以为你是去旅游,实际上你是去参加一场大型的、以地球为背景的迁徙活动。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进行一场意志力的马拉松。你的对手不是路上的车,而是你的膀胱和手机电量。
所以,别问什么攻略了,最好的攻略就是别出门。
但人活着,总得疯一把。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颠劲儿,才是我们刻在基因里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攻略是:油加满,歌放响,把每一个收费站,都当成是你人生通关的存档点。别管前面是红是绿,是堵是通,只要你最终开过去了,你就是赢家。
但能过,就是能过。
就这么简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