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件特别魔幻的事儿,就是华为的门槛快被踏破了。
理想的李想、长安的朱华荣、广汽的冯兴亚、东风的杨青,一票大佬排着队去深圳拜山头,见任正非。这画面典中典,不知道的以为是华山论剑,各派掌门去拜见风清扬。实际上,他们是去求药的,求的是能在这个修罗场里活下去的“续命丹”。

讲真,这事儿的底层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打不过就加入。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蓝海红海,也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突然有人说“我不过了”,然后直接掏出手榴弹把餐厅给爆了。这个扔手榴弹的人,就是华为。它不是来分蛋糕的,它是来把所有人的餐具、桌子、连同厨子一起打包带走的。
所以你看,这些车企大佬,不管是新势力还是老国企,之前一个个都牛逼哄哄,动不动就是几十年造车底蕴,百年品牌传承。现在呢?一个个跑去华为那里,姿态放得比学生见教导主任还低。为什么?因为他们悟了,彻底悟了。
在这个时代,你那套“发动机热效率”、“变速箱平顺性”的经文,已经没人念了。用户要的是什么?是大彩电,是KTV,是自动帮你怼马路三大爷的智能驾驶。而这些东西,你自己搞不定。或者说,等你搞定了,你的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华为就是那个拿着现成答案的“雷电法王”,它把一套名叫“智能汽车”的压缩毛巾递给你,说:“施主,别挣扎了,泡水里就能用,一键成佛。”你接还是不接?不接,隔壁老王接了,明天他的车就能在马路上横着走,你的车还在研究怎么把收音机调频调得更准。
这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竞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我们来解构一下华为的这个局,它现在搞了两套“修仙秘籍”,一套叫“界”,一套叫“境”。
“界”字辈,就是鸿蒙智行那五兄弟: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这个模式,约等于你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都卖给了华为。华为说,你的设计、你的营销、你的销售渠道,我全包了,你就负责把车给我哐哐哐造出来就行。这是一种“夺舍”式的合作,赛力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靠着问界直接从ICU躺着进了KTV。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你看跟奇瑞搞的智界,一度因为内部博弈,搞得跟便秘一样,车都交不出来。跟北汽搞的享界,节奏没带好,定价策略有点飘,没能复刻问界的成功。这说明什么?说明“夺舍”也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被大佬附体。
最有意思的是上汽。几年前上汽高层还振臂高呼,说不能接受华为这种没有“灵魂”的合作。结果呢?身体比嘴巴诚实多了,转头就跟华为搞出了“尚界”,效率高得吓人,签约7个月车就出来了,订单还不错。什么叫灵魂?能活下去才是最大的灵魂。当你快饿死的时候,你会发现馒头的香味比哲学重要一万倍。这种转变,简直就是“道诡异仙”里的剧情,前一秒还在坚持自我,后一秒就被现实扭曲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因为我真的开过问界M7,所以我能理解那种感觉。你坐进去,车机丝滑得不像这个世界的产物,语音助手聪明得像你肚子里的蛔虫。那一刻,你不会去想这车是赛力斯造的还是奇瑞造的,你只会觉得,这玩意儿真牛逼,华为牛逼。这就是品牌玄学,当一个技术标签强大到可以覆盖制造商品牌的时候,主机厂就真的只剩个厂了。
然后是“境”字辈。这是华为开辟的第二战线,一种更“体面”的投降方式。
余承东自己都说了,“界”字辈搞五个已经到头了,再多就要精神分裂了。但想投诚的车企还排着长队呢?怎么办?华为就搞出了一个“HI Plus”模式,美其名曰“境”。比如东风的“奕境”,广汽的“启境”。
这个模式,讲白了就是“我们可以结婚,但你得入赘,不过你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姓氏”。车企保留了自己的品牌主权和销售渠道,但华为的人会直接驻场,从产品定义到营销,全链条深度参与。这就像你家请了个全能管家,他帮你决定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几点睡觉,但房产证上还是你的名字。
你看东风和广汽,跟华为的团队都开始合署办公了。这哪里是合作,这分明就是技术上的“殖民”。但他们乐意啊。广汽的冯兴亚直接说,华为是“再造新广汽的老师和样板”。听听,这话说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什么叫格局?这就叫格局。打不过你,我就拜你为师,让你不好意思下手弄死我。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比作去朝圣的信徒,可能有点侮辱信徒了。信徒好歹是真信,车企老板们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
所以,“无华为,不造车”这句话,已经从一句调侃,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反技术崇拜的事实:决定一个技术牛不牛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它能不能解决现实中最蛋疼的问题。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场在哪里?不在硅谷,不在斯图加特,而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只要“老头乐”还在横冲直撞,只要外卖小哥还在极限穿插,你的自动驾驶系统就永远只是个半成品。
华为牛逼的地方在于,它好像真的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给你画一个未来出行的PPT大饼。它的技术,就像一套“金钟罩铁布衫”,不一定最花哨,但真的能让你在混乱的马路上多一条命。这种安全感,对于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比什么零百加速重要多了。
所以,你看懂了吗?所有车企涌向华为,不是因为任正非办公室的茶好喝,也不是因为他们突然爱上了ICT技术。这背后只有两个字:恐惧。
对被时代抛弃的恐惧。
对友商突然“发疯”掀桌子的恐惧。
对自家产品一夜之间变成“工业垃圾”的恐惧。
华为不是救世主,它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递出了一把能让你在这场大逃杀里活得久一点的枪。至于拿到枪之后,你是去打猎,还是被人当成猎物,那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但起码,你手里有枪了。
有,就是有。能活,就是能活。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