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利润暴跌近99%,豪车神话折戟电动时代,中国市场变天谁能突围

保时捷的品牌曾经是一个无需多言的高端符号。每卖出一辆车,账面利润就蹭蹭猛涨,简直就像一座摇钱树。从911到卡宴,再到Macan,这些豪车仿佛拥有魔力,车迷们趋之若鹜。然而,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营业利润竟然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暴跌至4000万欧元,直接蒸发了将近99%,这不仅仅是寒冬冒头,这是直奔冰河世纪啊!

保时捷利润暴跌近99%,豪车神话折戟电动时代,中国市场变天谁能突围-有驾

原因是真复杂,但归根到底,保时捷开始面对从未有过的局面。中国市场销量暴跌26%,显然,高端消费者对这个德国品牌的兴趣减退了。再加上本土高端电动车品牌崛起,以及保时捷在电动车领域一直显得动作迟缓,种种因素叠加,消费者的目光逐渐转移,连全球销量冠军宝座都被动摇了。原本占全球销量比例过三成的中国市场,如今硬生生缩水至占比仅15%,这对保时捷无疑是重创。

苟且之外,还有关税压力和电池赌局。对,电池制作成本飙高是一方面,美国还来了一记高关税组合拳,几头厚实的成本账单直接砸在了德国大众、宝马和奔驰等代表头上。真是双拳难敌四手,惨不忍睹!更麻烦的是,面对“电动化”时代的到来,保时捷选择的这条路显然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岔道和坑坑洼洼的坎坷。当所有人都高喊电动出行是未来,看似光明一片的产业前路,实际上却并不轻松。

让人有点好奇的是,保时捷的这场“电动转型战役”起跑略慢,还方向摇摆得厉害。曾经豪言壮志,“2025超半数车型实现电动化”,2030年更是放话要让纯电车型占比80%;可回头看数据,揪着头发都想不出办法——今年的新能源车交付比例只有27%,这么点出货量,如何成全那些高空梦想?尤其是,保时捷还直接放慢了纯电动车型的推进,甚至取消了“自产电池”的计划。这“一放一弃”,倒显得有些心虚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故事就更简单了。动辄上百万的车,只能算是念旧时代的“情怀”,实用性跟不上,环保措施不及新指标,消费者当然不愿意为“过时的身份标签”买单。问题是,保时捷能看不清吗?不是,而是不敢快。在电动车领域,当前还真没有一个品牌具备绝对优势,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拼命奔跑,敢冒进的被技术与成本封喉,不冒进的,很容易被新兴势力截胡。何去何从?这是保时捷一类老牌豪车必须解出的商业考题。

至于未来,电车豪车的新地盘最终会被谁填充?宝马、奔驰、保时捷,亦或是从中国崛起的新品牌?科技是核心,用户是王道,价格依然是硬道理。然而,过去傍着燃油车的老本钓大鱼的套路,是时候改换玩法了。这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科技时代,偶像在快速迭代,而所有的后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才是他们能否抓住时间和市场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