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年头汽车更新得比软件还快,刚搞明白某一款,转头市场又冒出了新的花样。全新深蓝S07一开预售,就让我琢磨一个问题,现在买车到底是图啥?是图它能跑?是图科技智能?还是说,得有些“不一样”的存在感?
先来说说这个“外观年轻化”的思路。你说以前车厂折腾外观,多半只是换个灯,修个屁股,现在这不行了。年轻人看车和咱老一辈可不一样,光是能开远了、油耗低早就打动不了他们。大家真关心的是,哥们要我载他去看演唱会时,这破车停到小区门口显得洋气不洋气,会不会让前女友在人群里一眼看到我的进步。深蓝S07明摆着吃准了这股心思,车头设计那叫一个亮,全是锋利的线条,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灯组还能交互,懂礼让,有点皮实又不呆板。
色彩搭配这事其实也说明,厂商变精明了。五种骚气十足的颜色,再配个双色车身,跟穿潮牌似的,想显得年轻一点、活泼一点,全搞定。其实你说这就是给谁整的?还不是给那些刚入职场想买人生第一辆车的,省得自己后悔几年后觉得“太老气”。
侧面细节我琢磨了下,就是把该隐藏的都藏了:门把手隐藏的,后视镜还集成摄像头,轮眉大黑包一圈,再给个夹胶玻璃、隐私玻璃,谁还不是个科技范儿?谁还不能把自己活成“大厂打工人”深夜加班后往窗外一望都会自恋一把的小面积人生舞台?
尺寸数据看着唬人,轴距2900毫米,意思就是你想葛优躺,想带父母出门溜达都没有问题。尾部呢,贯穿灯带本来挺烂大街,现在下包围做了层次,显得没那么胖,细节越琢磨越有话头。
这外观说到底是干嘛的?满足的还是现代人的“第一印象焦虑”。车停哪别人愿不愿多瞅你一眼,这事儿比动力数据更能打动人。这事值得想:你宁愿买一个性能很牛但造型老土的车,还是选个造型时髦战斗力“够用”的呢?我觉得,这就像为什么有人省吃俭用也要换新iPhone,心里不服老。
车内智能化,这波是下了血本。高通骁龙8295P,全系上芯片,搞得跟抢先体验一样,还全都配了大屏。15.6英寸中控屏,听起来比在家看电视剧还牛,语音交互、面部识别、能看片、能听歌。你说买车回家是不是就差吃住了?但也未必全是新鲜事,实际上这些功能早几年就有厂商埋下了,只是这回被深蓝一波做成标配。
我还研究了一下这个零重力座椅,背部加热、按摩啥都整齐了。你说出差累了累趴下,愿意在你这“小窝”里歇会儿,估计有些人以后眠都不想回家床上躺了。这种体验你要拿同价位油车对比,真的普及度不高。
智驾怎么破圈?华为方案就是“金字招牌”。智能领航、自动泊车,不摆花架子,强调“中国所有高速都能用”。我要是个常年开长途的,估计都得心疼自己过去的劳累。自动泊车还支持160种场景,好家伙,这意思是你地库拐三拐都不怕,永远无锁死角。我就想,现在买自动泊车,是不是加了一份心理按摩?就算自己会倒车,关键时刻让机器露一手,好像也挺拉风的。
动力这块,我更想问问大伙,现在买车你还关心零百吗?就算是16万的车,谁还天天和警车飚?增程+纯电两个版本,一边守着油耗,一边盯着续航焦虑。增程能跑1300公里,纯电550公里都能跳出来,兄弟,这谁还担心假期堵车温饱?更别说快充15分钟就能回血80%,买电车的人再闹心也会被打消一半念头。
有意思的是,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啊,现在越来越“卷”。搞动力不如搞智能,拼智能不如拼体验,最终卷成了谁能让用户觉得我的车才最懂你。你说深蓝这个定价,16、17万,其实和新势力头部价位基本差不多,对年轻人是个精准打击。再一拼配置、内饰和智驾体验,基本让人下班不用别的消遣,在车里待着都很爽。想想也可笑啊,谁敢信地产公司已经不好卖“房”了,汽车反而成刚需里的改良品。
你再往深处想,这些一切所谓的智能、更舒适,本质上是不是就是汽车厂拿用户的“原子化生活”做文章?手机、平板、汽车合为一体,你的生活、娱乐和出行混成一锅粥,人跟车粘得比以前紧了。你不觉得这是对未来“家”的替代?有时候我恍惚觉得,买个智能车,是不是买了第二个客厅?而且是会跑路的移动舱。
但冷静一想,这发展路线也难说没点隐忧。加了一堆功能,堪比“瑞士军刀”,其实也有“花哨主义”嫌疑。比如你真正自己开一年,天天用自动泊车、天天按按摩椅的人,能有几个?会不会最后像智能手表那样,大家一开始玩得飞起,久了多数沦为比时间?到底是刚需,还是“主观爽感”驱动的消费升级,你说清楚了吗?
另外我看了看同期上市的深蓝S09,新增后驱max、超长续航版,续航直接拉满,还有23.99万、甚至30.99万的“上探价”。这个做法其实也是给了市场很多选择:想一步到位配置拉满?没问题你可以砸钱;预算有限想一步升级智能体验?买入门款也不掉价。厂商比你糊涂?那可不至于,他们太清楚啥人爱啥功能。新能源的价格“细分化”套路越玩越明白,其实和以前卖iPhone、iPhone plus、pro本质是一回事。
最后,我倒不认为深蓝S07真有啥“革命性突破”,但确实在现有的赛道上,把“智能、舒适、年轻感”这个路数玩到了极致。或许你我都还会纠结要不要“上电”,会不会被续航卡路,但不可否认,汽车越来越不像我们以前理解的那个“交通工具”,更像你社会身份、生活方式的延伸。你每天花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家里第二多,单位第一多,第三就是车里。既然这样,大家愿意在第三空间多付点钱图舒服,也没什么错。
但再往后发展呢?比如十年后,这些今天“智能化”的操作,会不会也被当成和当年“天窗自动感应”一样的鸡肋配置?我们会不会又再追捧下一波新概念?“科技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或许这是比深蓝S07外观好不好看更值得琢磨的问题。
当汽车成了一部分人的“移动数字栖息地”,你还愿意熬夜通宵为梦想搞副业,还是只想在新车里多待一会自我安慰?你说说看,下一个买车的人,到底图啥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